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将在每周五12点就单个疾病来对话行业权威来进行探讨。(首发于脑医汇APP)

下期预告
(预计6月30日12点上线于脑医汇APP)
问
Q1:有哪些经验性颅内抗感染方案?
答
广谱抗生素: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这些药物可以覆盖多种细菌感染。
靶向治疗:如果已知感染的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以选择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择青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的联合治疗。
抗真菌治疗:如果怀疑真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选择药物应基于真菌的类型和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抗病毒治疗:如果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可以根据特定病毒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以使用阿昔洛韦或更强效的磷酸甲氧西林。
联合治疗:在一些严重感染或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确保广谱覆盖和治疗效果。
答
经验性治疗在感染诊断明确后要尽早启动,但对于可疑感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
要基于发病原因和机制、当地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临床状态、CSF的理化性状来选择。经验性抗感染一定要广覆盖、有侧重。(基于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酷胺类药物 (如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或美罗培南)作为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经验性治疗经验性β-内酰胺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我们会基于发病原因和机制的一些经验性抗感染方案,根据细菌流学病学和细菌耐药性情况。
手术部位感染(术后3~7天)
万古霉素(静脉加鞘注)或利奈唑胺+三代四代、碳青酶烯类
腰穿或腰大池引流
ICU获得性感染
(ICU期间CSF漏导管引流后出现感染)
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静脉加鞘注)
美罗培南+利奈唑胺 (静脉)
高度怀疑MDR阴性菌联合阿米卡星
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或脑室引流
血液逆袭感染
术后确诊无颅内感染、血流感染后出现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静脉加鞘注) +美罗培南根据其他部位感染细菌选择药物腰池或脑室引流

问
Q2:抗生素选择和使用?
答
广谱抗生素:在开始治疗时,常常会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以覆盖多种常见的细菌感染。
靶向治疗:一旦确定了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并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抗生素。例如,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的联合治疗。
真菌感染治疗:
抗真菌药物:对于怀疑或已确诊为真菌感染的病例,抗真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真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选择药物应基于真菌的类型和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病毒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果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可以根据特定病毒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以使用阿昔洛韦或更强效的磷酸甲氧西林。对于其他病毒感染,可能需要其他抗病毒药物。
答
无CSF微生物证据:经验性治疗的效果评估是否需更换抗生素。
有CSF微生物证据: 根据CSF病原菌、药敏、抗生素的PK/PD特点选择特异性抗生素。
很多医院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手术部位感染,是依靠经验性抗感染治愈的。(虽无细菌学证据,基于发病原因多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
革兰阳性菌: 抗生素的选择、CSF的理化特性,治疗成功率高。
治疗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推荐使用蔡夫西林或苯唑西林。
如果患者无法接受β-内酰胺类药物,则可以予脱敏处置或以万古霉素替代。
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推荐万古霉素作为一线用药;如果万古霉素MIC≥1ug/mL,需要优化使用方案或考虑替代性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类似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基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问
Q3:如何理解优选万古霉素还是利奈唑胺?
答
万古霉素和利钠唑胺都是针对革兰阳性球菌的。在病原体类型和敏感性是一致的。
临床情况和安全性: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物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万古霉素可能与肾功能损害相关,因此对于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利奈唑胺相对于万古霉素来说更为耐受,因此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或有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可能更合适。
药物相互作用: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可能与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答
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在MIC≤0.5 or MSSA时,单纯静脉给药都能达到CSFPK/PD要求。
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在MIC≥1时,单纯静脉给药都不能达到CSFPK/PD要求
优化使用:增大剂量or局部给药
对于MIC值低、感染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阳性菌感染通常能达到目标,但对于严重颅内感染,单纯静脉使用可能尚达不到要求!
本期特邀嘉宾
邱炳辉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神经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颅脑创伤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重症组副组长
NSICU及颅脑创伤组负责人
擅长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的早期综合救治、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重大疾病手术后的优化管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兼具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重症医学治疗的著名专家
点击二维码,前往邱炳辉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总结

医院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原则有以下四个
一、分层诊断、判断感染原因、寻找病原学证据
二、经验性抗感染与目标性抗感染
三、辅助治疗手段:外科性(腰穿、腰大池、脑室引流、冲洗内镜) 、NICU治疗措施(脑保护、营养、免疫、抗炎、系统脏器功能支持)
四、医院获得性脑膜炎,尽快控制避免逆行至脑室炎;医院获得性脑室炎,重在预防,做好引流相关性感染的集束化预防。
往期回顾
刘庆教授对话AI: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讨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