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将在每周五12点就单个疾病来对话行业权威来进行探讨。(首发于脑医汇APP)

下期预告
牛朝诗教授对话AI:DBS治疗讨论(预计5月12日12点上线于脑医汇APP)
问
Q1:侵袭性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的优缺点?
答
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用于治疗侵袭性垂体瘤。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优缺点:
优点:
微创:神经内镜手术只需要进行小型切口,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康复时间。
准确:神经内镜手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显微视野,让外科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手术区域,识别和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
避免大面积脑组织切除:神经内镜手术可以通过细长的工具深入手术区域,从而在最小程度上保护周围的脑组织。
提高手术安全性:由于视野更好、操作更精细,因此神经内镜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缺点:
技术难度高:神经内镜手术需要外科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手术操作的熟练度和经验要求较高。
无法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如有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或者垂体瘤位置复杂的情况,神经内镜手术可能并不适用。
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由于操作难度大,神经内镜手术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手术的成本。
总之,神经内镜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侵袭性垂体瘤,它具有微创、准确、避免大面积脑组织切除、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技术难度高、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等缺点。
答
优点:
·通过自然腔道,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
·避免开颅手术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及血管等损伤
·视野好、视角广、照明好、术野结构清晰
·抵近观察、辨别,有利全切肿瘤和避免损伤正常结构
·术后病人舒适度高,恢复快
·手术理念改变颅底肿瘤变成凸面肿瘤
缺点:
·污染通道手术,潜在感染风险
·鞍上质地韧硬的肿瘤切除困难
·鞍上肿瘤延伸至前、中颅窝和斜坡切除困难
·颅底修补重建要求高
·脑脊液漏

问
Q2: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策略分析?
答
侵袭性垂体瘤是一种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的垂体瘤,治疗策略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肿瘤特点、患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和风险。
2.放疗: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侵袭性垂体瘤的生长,通常在手术后或手术无法切除的情况下进行。现代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强度调制放疗等,可以减少周围组织的受损,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垂体瘤分泌的激素,缓解症状,并抑制肿瘤生长。对于催乳素瘤和生长激素瘤等功能性垂体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降低激素水平,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4.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最小程度上损伤周围组织,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这种技术在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5.个体化治疗:对于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或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合并症情况等考虑治疗方案。
答
手术治疗,我们2018年总结发表了四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方式
>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内侧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外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瘤
>鞍结节平台入路切除鞍上侵袭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经鼻鞍隔切开切除鞍内鞍上哑铃型侵袭性垂体瘤
>经额上沟-侧脑室-室间孔扩大入路切除突入三脑室的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复发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根据复发肿瘤生长方式选择适宜入路,甚至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可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难治性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包括化疗药替莫唑胺或放射治疗

问
Q3: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式选择?
答
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侵袭范围、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可以快速缓解压迫症状,同时减轻患者的恶心、头痛等症状。但是,手术切除风险较大,对于位于重要血管或神经结构附近的肿瘤,手术治疗风险会更高。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控制侵袭性垂体瘤的生长,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放疗和质子放疗等。放射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过程简单、创伤小、可重复使用,缺点是治疗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可能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影响。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抑制垂体瘤的生长,同时控制肿瘤分泌的激素。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过程简单、创伤小,缺点是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进行,同时副作用较大。
4.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可以在最小程度上损伤周围组织,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但是,该手术技术在一些医院并未普及,需要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
答
1.对于常规向鞍上、鞍旁生长侵袭性垂体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选择;(应避免过度追求肿瘤全切,而忽视医疗安全)
2.巨大功能型垂体腺瘤,可先口服药物治疗,肿瘤缩小后再次手术治疗,或手术减容后口服药物治疗;
3.对于单次手术难以切除的垂体瘤,可神经内镜经鼻联合开颅手术切除,或分期分次手术切除;
4.术后残留,根据激素类型可选择药物治疗,辅以放疗;肿瘤复发,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
5.对于难治性侵袭性垂体瘤术后辅助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的复发。
本期特邀嘉宾
黄国栋 教授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大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深圳)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委员
中国颅神经疾患/垂体瘤/转移瘤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兼神经肿瘤专业组组长
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深圳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主委
深圳神经外科专科联盟理事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Brain Sciences Advance》等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2021年被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网遴选为人民好医生(神经肿瘤)特别贡献奖
点击二维码,前往黄国栋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总结

受篇幅所限本期对侵袭性垂体瘤讨论较少,完整内容可以关注《深领神汇》神经外科大家坛,这是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心打造的学术平台,每期将选取一个神经外科热点、难点专题进行深入学习讨论。
往期回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