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2日发布 | 1583阅读

【大师对话AI】余勇教授: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的讨论

余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脑医汇官方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将在每周五12点就单个疾病来对话行业权威来进行探讨。(首发于脑医汇APP)




下期预告


(预计6月9日12点上线于脑医汇APP)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1: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的优点?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微创性: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是一种微创技术,只需要进行小型的皮肤切口和穿刺,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需要切开大段皮肤和肌肉的过程。这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组织损伤,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

减少并发症风险:由于手术创伤小,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降低感染、出血、血肿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快速康复: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所需的恢复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活动,减少住院时间和康复期。

影像引导下准确定位:在进行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时,常常使用X射线或者CT扫描等影像技术进行引导,使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可重复性: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用于多次治疗,例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或经皮椎弓根融合术(Percutaneo Pedicle Screw Fixation),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再次操作或调整。



20200623105146_st5sdrno49.jpg

首先是因为腰5骶1椎板间隙具备不同于其他间隙一些解剖特点如:

1)L5/S1椎板间隙是腰椎椎板间隙中最宽的,平均为31mm(21~40 mm);

2) L5/S1椎管段硬膜囊内仅有骶神经,这使得L5/S1椎管具有的潜在间隙相对其他的节段椎管段大。

对于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有高骼棘及腰5横突肥大的患者,椎间孔入路往往会很困难,那么椎板间入路就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该手术入路具有以下优势:如为脊柱外科医生熟悉、穿刺定位快、术中透视少、镜下硬膜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均清晰可见、使于保护,且可直接切除椎管内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等优点。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镜下动力磨钻的应用,针对其它腰椎节段一些高度游离的椎间盘脱出,椎间孔入路有难度时,选择椎板间入路就往往会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2:哪些症状会推荐使用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间盘突出症):当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或引起疼痛时,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用于进行椎间盘成形术(例如经皮椎间盘减压术)或椎间盘注射治疗(例如经皮椎间盘注射、经皮椎间盘消融)。

椎体骨折:对于某些类型的椎体骨折,如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用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如经皮椎体固定术),以稳定和修复椎体。

椎间关节疾病:对于椎间关节炎、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或椎间关节半脱位等情况,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用于进行椎间关节注射、神经根封闭或椎间关节消融等治疗。

椎管狭窄症:对于脊柱管狭窄症引起的神经根受压或脊髓压迫,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可以用于进行椎管扩张术(如经皮椎管扩张术)或椎管内注射治疗(如硬膜外注射)。


20200623105146_st5sdrno49.jpg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包括中央型和旁中央型腰椎间盘出、腋下型和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向头端或向尾端脱垂)、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腰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等。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相对手术适应证,通过内镜下用高速磨钻及咬骨钳行椎板开窗,同样可以将工作管道置人椎间隙,摘除突出的髓核,达到神经结构减压的目的。

禁忌证:包括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伴节段性不稳定等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3: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相似之处

微创性:两种入路都是微创技术,通过皮肤和软组织进行穿刺,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中需要切开大段皮肤和肌肉的过程。

影像引导下准确定位:在进行这两种入路时,常常使用影像技术(如X射线或CT扫描)进行引导,以确保准确的定位和操作。

治疗范围:两种入路都可以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折、椎间关节疾病、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相关病症。

然而,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也有一些区别:

入路路径:经椎间孔入路是通过椎间孔穿刺进入椎管,以接近神经根和椎间孔区域。而经椎板间入路是通过穿刺椎板间隙,直接进入椎体或椎间盘区域。

目标区域:经椎间孔入路更适用于针对神经根相关的病变,如神经根压迫症状。经椎板间入路更适用于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的病变,如椎体成形、椎体固定等。

穿刺方向:经椎间孔入路的穿刺方向是斜向后内方向,经过椎间孔到达目标区域。而经椎板间入路的穿刺方向是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椎板的方向。


20200623105146_st5sdrno49.jpg

这两种入路都是以微创方式来操作的,正是因为是微创所以要求术者拥有深厚的解剖知识和良好的空间感知,脊柱内镜是脊柱疾病微创化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方面。也是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做脊柱工作一个好的切入点。

本期特邀嘉宾


20200623105146_st5sdrno49.jpg

余勇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脊髓脊柱分会委员

致力于颈椎病、腰椎病、颅颈区畸形的各种微创治疗,尤其是内窥镜手术治疗


1_411776833_171_85_3_699717779_6689fd5ea9e3ccf66b45cdd9ed99ce2c.png

点击二维码,前往余勇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总结

内镜技术和器械的的发展,使得腰椎内镜从处理单纯的突出髓核,到可以处理复杂的腰椎狭窄症;但术者需要对内镜手术具有较深刻的认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术前的影像特征,分析需要解决的重点病变位置,选择好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往期回顾

黄国栋教授对话AI: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治疗讨论


张华教授对话AI:功能性前颞叶切除术讨论


江荣才教授对话AI: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问题讨论


徐斌教授教授对话AI:烟雾病搭桥手术特点、难点等讨论


舒凯教授对话AI:复发听神经瘤相关讨论


牛朝诗教授对话AI:DBS技术相关讨论


兰青教授对话AI:锁孔技术讨论


姜晓兵教授对话AI:内镜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讨论


科室.jp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数字神经外科

218内容621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