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将在每周五12点就单个疾病来对话行业权威来进行探讨。(首发于脑医汇APP)

下期预告
兰青教授对话AI关于锁孔微创技术讨论(预计5月19日12点上线于脑医汇APP)
问
Q1:支持DBS手术有哪些条件?
答
在考虑进行DBS手术之前,需要满足以下先决条件:
病情确诊:需要确诊病人的神经系统疾病类型,以及确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适合DBS手术治疗。
病情反应不良:病人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后出现反应不良或药物减退或无效才能考虑进行DBS手术。
身体状况:病人需要身体健康,无其他严重疾病或手术禁忌症,如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
心理评估:病人需要接受认知或心理评估,以确认病人的心理状态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意愿和期望:病人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DBS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并具备理性决策的能力。
答
1.疾病诊断明确,符合相关疾病DBS治疗适应症。
2.病情严重
3.严重的药物运动并发症
4.患者及家属意愿
5.无明显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
6.无手术禁忌

问
Q2:DBS靶点选择,STN还是GPi?
答
在选择DBS靶点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反应情况、MRI影像等多方面因素。目前,STN(丘脑底核)和GPi(苍白球内侧部)是常用的两个DBS靶点。
STN靶点对于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运动障碍症状的治疗效果较好,而GPi靶点则更适用于帕金森病伴异动症、以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和梅杰综合症等肌张力障碍等。
然而,选择DBS靶点的决定不仅取决于病人的症状,还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的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病人的家族史、MRI影像、药物治疗反应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选择DBS靶点的决定需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答
STN-DBS 可改善帕金森病三大主症(震颤、僵直和运动缓慢),对于异动症也能改善,并可减药。目前国内STN-DBS也用于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治疗。
Gpi-DBS 可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对异动症有效,对于大幅度肢体近端异动仍有效但不能减药。对于肌张力障碍如痉挛性斜颈、梅杰综合征、扭转痉挛等肌张力障碍常作为首先靶点。
STN 变频刺激可部分改善冻僵步态。
对于复杂运动障碍症状经评估,可能DBS单一靶点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多电极、多靶点会起着很好治疗效果。但要认真评估,做到精心设计靶点组合、精心设计电极路径。

问
Q3:如何精准确定靶点位置?
答
MRI和CT扫描:采用高分辨率MRI和CT扫描技术,对大脑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以确定靶点的位置和大小。
立体定向仪或手术机器人:使用立体定向仪或机器人对病人的脑部靶点进行定位,并使用手术计划系统以确保理想的电极穿刺路径和靶点的精确定位。
脑图谱:采用脑图谱技术和纤维束追踪等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精确的定位有很多帮助。
电生理记录:通过电生理记录技术,对靶点及周围的神经元活动进行记录,以确定靶点的位置和周围的功能区域,达到对影像学结构上靶点定位的进一步确认和精准定位。
答
1. 高场强MRI可以使脑结构和靶点更加清晰,必要时可结合脑图谱和DTI纤维束追踪帮助定位靶点。利用手术计划系统可以设计电极穿刺路径和靶点位置。
2.立体定向仪或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实施手术精准定位靶点和穿刺路径理想的重要工具。
3.微电极记录(电生理记录)以及术中临时刺激,微电极记录可以进一步验证靶点,使靶点更精准。清醒状态下或唤醒状态下的临时刺激可初步验证临床效果以及避免电极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
本期特邀嘉宾
牛朝诗 教授
安徽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淮名医,享受国务院津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脑肿瘤诊治首席专家、帕金森病诊治专家。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副所长
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主任
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安徽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联盟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学教育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分会神经外科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国际神经外科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编委
主编《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临床解剖学·头颈部分册》(第2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发展专项子课题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荣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
点击二维码,前往牛朝诗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总结

DBS治疗要对患者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合脑影像学改变、病情对药物治疗反应、高级认知功能改变以及患者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要有明确的适应症才能开展DBS手术。至于靶点选择,主要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而定。影像学结构像定位+微电极记录可使定位更精确,立体定向仪或机器人是实施DBS手术的主要工具。
往期回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