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上午,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神经肿瘤外科主办的第五期珠江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培训班结业大阅兵暨第四届珠江解剖班青年医师沙龙(<<点击阅读相关文章)顺利举行。在过去六个月,通过阅读文献、理论授课、各亚专科教授讲座、观摩手术操作,并结合解剖示教以及实践操作等多种学习形式,学员们完成了相关培训。以下为第五期解剖班学员中部战区总医院刘邦鑫主治医师的进修学习总结及感悟。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间为期六个月的解剖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结业之际,回想这半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感悟想要付诸笔端,却总担心词不达意,无法将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会完美呈现,只能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来叙述,将心中的感触表达一二。
由于自己在基层部队工作了五年,后转改文职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己的从医之路颇具坎坷,因而自身存在年纪偏大、底子薄弱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陷入本领恐慌的焦虑中,总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在得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张祎年教授及其举办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培训班后,经过科室和医院领导同意,才争取到难得的机会来到珠江医院进修学习,希望借此机会重塑自己的专业根基。
2024年9月初入羊城时,湿热的环境加剧了内心的忐忑,开始时思考着解剖班能教给我什么,我在解剖班能学到什么?随着开班后的由浅入深地学习,感受到了解剖班课程设计严谨而系统,体会到了张老师治学的严谨与友善,心中逐渐踏实,并开始查漏补缺,恶补自己理论知识的盲区。张老师每次授课前都将相关的经典文献发给大家,让我们沉浸在神经外科经典文献与手术入路的理论海洋中,通过熟读经典文献,才能了解每个手术入路形成及演变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手术入路背后的解剖逻辑。

通过24节理论课程串联起海绵窦、侧颅底、CPA区、远外侧等关键区域的解剖要点,课程并非孤立讲解结构,而是以手术入路设计为导向,例如Dolenc入路中如何在硬膜外磨除前床突、Kawase入路中岩骨尖磨除的边界等,这种“以临床需求反推解剖学习”的方式,让我可以将书本上的二维图谱转化为三维立体认知,并在标本上亲手实践,将过去零散的知识碎片逐渐串联起来,海绵窦三角、Kawase入路、脑干安全区等等曾令我望而生畏的概念,在张老师的拆解下变得清晰可触。
在开始解剖前,心怀感恩与尊敬,对大体老师进行默哀,神经解剖技能的锻炼与精进,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大体老师上真正进行了系统的解剖,才能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开始解剖面神经及其分支时存在着诸多的迟疑与低效,在边解剖边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温习相关示教视频,不断地翻阅文献与图谱,才让自己慢慢熟悉了解剖的感觉,并在张老师的示教指导下,与五期同学们相互探讨、学习后,解剖的操作才渐渐地熟练了起来。只有在类似实战手术中不断地锤炼,才能在真正手术时做到不犯错误,最终进化到游刃有余。


珠江五期16人,既是同窗,亦是战友。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有缘相聚于珠江之畔,在离开校园之后,再次回归到最纯粹的学习状态,实属难能可贵。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互相讨论,从中学到了很多,不止单纯的解剖知识,还有对待学习的态度。孟庆丰班长,像位老大哥一样,带着我们共同学习和解剖;学习委员周朝阳老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时常为大家答疑解惑;生活委员唐博老师,作为介入和开刀的双料专家,给大家传授了许多解剖和介入的专业知识;和兄弟们在解剖室里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共同精进着解剖知识与技能的情景,将会督促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坚持对神经解剖知识进行学习。而且,学习之余,还有很多团体活动,有登山,有烧烤,有徒步,增进着大家的凝聚力,提高着大家的战斗力,在解剖班这个温暖的团体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感恩珠江神解这个平台,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感谢兄弟们半年间的相聚,让我们在标本与显微镜之间触摸医学的真谛;致敬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他们的“无言良师”身份成就了无数患者的生机。珠江五期的结束,恰是临床新征程的开始,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常以张老师的教诲自勉:“没有临床的解剖是短命的,没有解剖的临床是致命的。”未来之路,愿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在神经外科的星辰大海中继续破浪前行!


相关推荐

● 【珠江神解第五期学习心得】段奎甲:心怀感恩,永远热爱,珠江神解,心中的璀璨星海
点击二维码,查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外科中心主页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