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由加奇生物与脑医汇-神介资讯携手合作,倾力打造,陈文伙教授发起的“伙”中取“例”病例剖析研讨会第一期如期召开,该栏目对取栓手术技巧的深入剖析和病例的细致解读,不仅提升了中青年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推动了取栓手术领域的学术进步。会议期间,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带来《BASIS STENT技术文献解读与临床应用》讲题内容,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共享,为神经介入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Neurolnterventional Surgery》
文献引用:
Yi T, Gan S, Chen Z, et al. Application of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angioplasty with dIstal support of the stent-retriever (BASIS-Stent) technique for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related occlusion. J Neurointerv Surg.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5, 2025. doi:10.1136/jnis-2024-022862(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原文内容)
BASIS STENT技术文献解读
急性ICAS-LVO的最佳血管内治疗(EVT)尚未明确。ICAS-LVO通常对机械取栓(MT)反应不佳,常需补救治疗,如动脉内抗血小板治疗或直接/补救性急诊血管成形术,其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可能是必要手段。目前研究已经证明球囊扩张支架(BE)相较于自膨式支架(SE)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和更低的再狭窄率,但BE支架的硬度使其难以到达目标位置。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团队近期于JNIS发表的《Application of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angioplasty with distal support of the stent-retriever(BASIS-STENT)technique for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related occlusion》研究通过BASIS-STENT技术,增强了BE支架到达目标位置的可能性,并在急性ICAS相关闭塞需急诊支架置入的患者中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ICAS流行病学
韩国研究显示,在有症状的ICAS患者中,狭窄程度超过50%的比例为29.6%。中国研究则表明,ICAS病变的比例为46.6%。相比之下,白种人、西班牙人和黑人中的ICAS比例分别为9%、15%和17%。随着时间的推移,ICAS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发病24小时内,ICAS相关闭塞的比例高达53%。目前,针对ICAS相关闭塞的病例,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在进行成形补救时,可选择使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药物洗脱自膨式支架对降低远期再狭窄率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在血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BE支架在改善狭窄方面的表现优于SE支架。
BASIS-STENT技术
BASIS-STENT技术是一种针对急性ICAS相关闭塞且需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新型治疗方法,基于BASIS技术进一步延伸而来。在ICAS相关闭塞病例中,应用BASIS技术打开闭塞血管后,如出现严重残余狭窄且血流受损,可在取栓支架辅助下置入球囊扩张支架,这一流程被称为BASIS-STENT技术。
微导丝引导微导管穿过闭塞段,进入远端动脉,使用“微导管首过效应”判断病变是否为ICAS相关闭塞。在微导管仍位于闭塞远端时回撤微导丝,释放取栓支架于闭塞段,完全覆盖病变及血栓。
维持取栓支架原位,同时盲撤微导管。沿取栓支架推送导丝推进球囊至狭窄段,同时部分回收取栓支架,然后扩张球囊。
泄球囊,抽吸导管靠近血栓,SWIM技术抽拉结合取栓一把,再通血管。
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与再通程度。
如果狭窄程度高,将取栓支架重新在病变段,沿着取栓支架导丝送入合适的球扩支架至病变段释放。
Syphonet®取栓支架的头端闭合设计类似于保护伞,配合其独特的抓捕篮结构,以及与0.017英寸微导管的全系列兼容性,为处理ICAS相关复杂病变提供了显著的便利;
该支架提供3-6毫米的多种规格,满足了广泛的临床需求;
其长短杆设计和类似弹簧的特性显著增强了抗折性,且整个支架具有显影特性,共同保障了该支架在BASIS技术中的显著优势;
该支架的头端小网眼设计能够有效增加血栓捕获能力,防止碎栓逃逸。同时,抓捕篮的大网孔开口设计便于血栓的进入,从而提高血栓的融合效率。
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19个病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8例(42.1%)、大脑中动脉M1段6例(31.6%)、椎动脉颅内段5例(26.3%)。所有患者均使用了Syphonet取栓支架,17例(89.4%)进行了取栓操作。所有患者均置入了药物洗脱型BE支架,其中14例(73.6%)使用了neuro-BT支架,5例(26.3%)使用了冠脉BE支架。所有患者均实现了技术成功和eTICI 3级再灌注,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BASIS-STENT技术临床应用
BASIS-STENT技术可降低术者压力,优化手术操作流程,提高安全性,其临床应用场景包括:
颅内动脉急性、亚急性闭塞开通;
颅外动脉急性、亚急性闭塞开通;
颅内极重度狭窄支架置入。
BASIS-STENT技术应用细节:
选用0.017微导管,提高通过病变率;
BE与取栓支架的力量的相互调整;
选择合适的中间导管,保持高到位率,提高BE支架的到位;
回收取栓支架。
Case 01
患者女性,75岁,以“发现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5小时”为代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神志清楚,双眼向左凝视,完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侧病理征阴性,NIHSS评分14分。CTA显示血管钙化明显,拟行BASIS-STENT技术。
泥鳅导丝、5F椎管辅助下将Gmax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1段。
微导管首过效应阳性,Syphonet®取栓支架释放之后显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球囊多次扩张之后血管成形未有改善,最终选择冠脉药物球扩支架成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Case 02
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个月,拟行BASIS-STENT择期手术。
术前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远端浅淡显影。
Syphonet®取栓支架释放之后可清晰辨别狭窄部位,狭窄长度以及穿支情况。
球囊扩张之后,豆纹动脉显影良好。
Case 03
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月为主诉入院。
术前造影显示血管近端有瘤样扩张,代偿逆流至大脑中主干,大脑后部分代偿。
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至真腔,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显示大脑中动脉较为纤细。
球囊扩张之后血管仍较为纤细,后植入球扩支架。
Case 04
患者男性,62岁,以“言语含糊半月余”为主诉入院。
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眼动脉开放。
微导管辅助微导丝到位眼动脉段,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
残端扩张后未恢复前向血流。
由上而下逐步小球囊扩张。
球扩后多次复查造影显示C1末端存在机化血栓,故长鞘跟进,一次取栓。
颈动脉开口狭窄,予以远端释放取栓支架,C1开口支架定位,精准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
造影显示近端恢复良好。
Case 05
患者男性,65岁,头晕3天,既往高血压病史。
左侧椎动脉起始段闭塞,拟行闭塞开通术。
6F远端通路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多次尝试均不能通过,更换成SIM2成袢,SIM2管对准椎开口闭塞,微导管微导丝顺利通过闭塞段,退出微导丝,微导管送入Syphonet®取栓支架,SIM2沿着微导管解袢,盲撤微导管,送入V18导丝,撤出SIM2导管,沿着V18送入6F远端通路导管。
将Syphonet®取栓支架作为远端保护,行球囊预扩,释放椎动脉球扩支架,利用球扩支架自带的球囊回收Syphonet®取栓支架。
优化颅内外血管闭塞的EVT操作;
提高球扩支架的到位率;
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手术安全性。
专家简介
易婷玉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内介入科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助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协作组组长
福建省海峡卫生交流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理事
漳州市医学专家协会康复委员会委员
主持4个省部级课题,在研经费超100万元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0篇,累计影响因子达70余分,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8分
多次获得全国神经介入比赛大奖
获得2022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予“中国神经介入十佳手术医师”
获得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推荐阅读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