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发布 | 35阅读

一场跨越50天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纪实!

李晓东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马龙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五十天在生命长河中不过倏忽一瞬,而对神经外科李晓东主任和其团队而言,这是在生死线上寸土必争的五十多个日夜。每一步抉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次坚守,都紧系着一个家庭的完整与未来。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呼吸机沉静的起伏与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却始终坚定的足音,还有门外那无声却滚烫的守望。这不仅是向医学极限的又一次叩问,更是一场关于生命韧性与医者担当的深情见证。



第一章:风暴骤临——四十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那一天原本平淡无奇,直到一场意外如晴空霹雳将一位40岁壮年男性的生命轨迹骤然劈断。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重度损伤。外伤后6小时由家属发现后急送我院,入院时病人呼吸:30次/分,脉搏:130次/分,血压:90/60mmHg,血氧90-96%,呈重度昏迷状态,面色苍白,GCS4分,双侧瞳孔等大圆形,直径约1.0mm,对光反射迟钝,后枕部有一处头皮裂伤深及颅骨,长达10厘米伴大片血迹,刺痛四肢稍动,四肢皮温湿冷。结合头部CT所见临床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多发脑挫裂伤,失血性休克。“特重型”三个字,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接诊医护人员的心头。它意味着脑组织正经历毁灭性的广泛损伤,而伴随的大出血,更让他的生命体征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患者被送达医院时处于脑疝前期,休克失代偿期,已命悬一线。李晓东主任带领神经外科团队,瞬间进入备战状态,绿色通道随即开启:备血、输液、扩容、升压、紧急术前准备……所有流程在高效的默契中协同飞速运转。当时,李晓东主任比谁都清楚,尽快开颅手术是挽回生命的唯一希望,但又需要术中维持住血压,否则患者很难下手术台。这无疑将是一场艰难至极、胜负难料的恶战。


▲术前头部CT


第二章:深渊鏖战——手术台上的“至暗时刻”





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师采血发现血液稀薄,不凝集,即将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一旦发生将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由此可见,术前积极输血纠正休克极为重要。李晓东主任一边组织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给予患者输血补液扩充血容量,一边组织助手给予患者摆放体位,头皮手术切口画线,消毒铺无菌单。麻醉满意后,无影灯下,开始了手术过程,他先颅内压监测显示46-50mmHg,然后采取左侧改良大骨瓣头皮切口,逐步切开头皮、仔细止血、去除骨瓣悬吊硬脑膜,待患者血压稳定在100/60mmHg以上时,放射状剪开硬脑膜,阶梯式降低颅内压,然后神经内镜辅助下仔细清除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灶。在整个手术中,李主任始终密切关注监护仪数据,协调台下医护人员持续加压输血、维持血容量。

然而,患者术中止血过程中,脑组织肿胀,形成恶性脑膨出,这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手术室里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李晓东主任临危不乱,凭借丰富的经验,采取一系列降压、脑保护措施,顺利完成左侧血肿清除、硬脑膜减张缝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左侧减压窗张力较高,颅内压监测仪显示:25-35mmHg,李晓东主任考虑对侧可能出现硬膜外出血或脑挫裂伤加重,李主任当机立断,决定行对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当打开对侧颅骨后,可见硬膜外血肿和挫伤、水肿加重的脑组织,在清除硬膜外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后,右侧脑组织仍膨出,去骨瓣减压关颅,术后内压监测仪显示:15-18mmHg。术中临时决定行对侧去骨瓣减压,清除血肿,为了保住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充分体现了李晓东主任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方面的经验。



第三章:漫长的守望——ICU里的生死拉锯





手术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患者术后仍呈深度昏迷状态,这一睡就是10余天。在重症监护室(ICU)这个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的地方,救治从未停止。严重的脑水肿、肺部感染、营养障碍、持续的生命体征波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让之前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术后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多次输血纠正贫血,积极纠正内环境等治疗。经治医生马龙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李晓东主任带领团队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精准调整治疗方案,从呼吸机参数的微调、抗生素的选择、营养支持的配比、镇静深度的把握……每一项决策都关乎生死。重患室护士们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吸痰、翻身、拍背、进行各种管路护理,她们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昏迷患者与这个世界最温柔的连接。这10多天是医学的坚守,也是生命的守望。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给予了医疗团队最大的支持。医患双方,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唤醒生命,而紧紧站在了一起。


▲术后2周头部CT



第四章:重建的曙光——颅骨修补与站立的奇迹





在历经重重险关,患者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后,一个关键的康复步骤被提上日程——颅骨修补术。我们科室提倡“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于第35天应用聚醚醚酮(PERK)材料,李晓东主任亲自主刀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双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不仅是早期恢复颅腔结构,为大脑提供了坚实的物理保护,更重要的是改善双侧大脑皮层脑血流和脑脊液循环,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打下坚实基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康复师的辅助下,患者逐渐出现了好转的迹象:眼睛能够追物,手脚开始有自主活动……直到有一天,在术后50多天,一个让所有参与者热泪盈眶的场景出现了——患者能够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下地活动了!从深度昏迷到站立起来,这短短几步路,背后是医疗团队50多个日夜的呕心沥血,是患者自身顽强的求生意志,也是一个家庭不抛弃、不放弃的爱的支撑。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拥有了无比珍贵的价值。


▲颅骨修补术前


▲颅骨修补术后


第五章:新的起点——迈向身心全面康复





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深度昏迷状态,休克失代偿期患者经同时纠正休克和双侧开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然后重患室积极救治,后期早期颅骨修补术,成功保住生命已经是一大奇迹。这例患者后期仍存在躁动不安等精神行为异常,为了让他获得最专业、最系统的后续治疗,在身体状况允许后,将患者介绍到对面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进行后续的精神异常治疗。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现代的颅脑损伤救治,早已超越了“救命”的初级阶段,而是追求“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重返有质量的生活”。转院,正是基于对患者长远未来的全面考量,是整体救治链条中科学、负责的一环。


微信图片_2025-11-20_160610_340.jpg



生命至上,仁心创造奇迹





五十多个日夜的救治历程,不仅是一次危重病例的成功救治,更是一曲关于生命、责任与人间大爱的动人乐章。现代医学技术在这里闪耀光芒,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以李晓东主任为代表的医护团队——面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恶性脑膨出”等重重险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以精湛医术为舟,以冷静判断为舵,以不弃的担当为帆,在生命的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


我们同样见证了生命的坚韧。那位四十岁的患者,用顽强的意志一次次穿越生死线,从深度昏迷到逐渐苏醒,从卧床不起到尝试站立,每一步都在诉说着生命对存在的执着渴望。


这个奇迹,属于永不放弃的医者,属于坚韧不屈的生命,也属于每一位在幕后默默支持、倾注信任的普通人。它向我们昭示:即便身处绝境,只要有一双手紧紧相握,只要有一群人坚守不弃,生命之花终将重新绽放。


致敬每一位为生命奔跑的医者!

祝福每一位正在与命运抗争的患者!

生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专  家  简  介


李晓东.jpg


李晓东 

四平市中心医院学科带头人


神经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院短期访问学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北京天坛医院卓越神经外科进修医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负责人

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负责人   


● 学术任职:

四平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四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脑损伤质控中心委员,吉林省医疗保障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疗保障协会器官捐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临床神经解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脑出血学组组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内镜青年医师联盟成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委。

● 荣获四平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省卫健委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多中心研究1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论文20余篇,SCI 收录3篇,主译专著2部,参编1部,参编专家共识2项。

●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脑脊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长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脑积水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马龙.png


马龙 

四平市中心医院科室骨干


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科聘)

神经肿瘤专业组组长


● 1987年出生,籍贯山东青岛,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硕士师从于赵丛海教授、于伟东教授。现任四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分会秘书,四平市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吉林省医疗保障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2021年荣获医院优秀医生称号。发表SCI英文文章5篇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核心期刊文章1篇,参与吉林省卫健委项目2项。2023年于索菲萨中青年医师ICP/ICT临床应用演讲比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优秀奖。

● 专业擅长:各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积水、面肌痉挛等神经系统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脑血管病及神经重症患者管理有着深刻理解。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