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发布 | 354阅读
脑血管-自发性颅内出血
创伤重症-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并发症
小儿-自定义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病例分享

韦名然

柳铁中心医院

达人收藏



入院基本情况

患者:男,14岁,因突发头痛呕吐2小时,意识障碍1小时于2025-06-03 13:06入院。


现病史:初中老师及教官诉患儿约今晨11点钟左右同学发现患儿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出现头痛,伴有呕吐症状,呕吐胃内容物,呈喷射性。发现后由患儿老师及教官送来我院,约12点7分钟左右教官发现患儿意识障碍,呼唤不能应答。到我院急诊后完善头颅CT后,拟“左侧小脑半球脑出血,枕骨大孔疝”收入我科。


既往史:健康。


查体:T36.5℃ P58次/min,R10次/min,Bp115/85 mmHg。头颅未见明显畸形、外伤改变;神志深昏迷,GCS3分。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2.5mm,右侧瞳孔直径3.0mm,左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鼻腔、口腔无异常分泌物、出血。四肢肌力、肌张力检查不配合,刺痛肢体无反应。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术前CT 1:2025.6.3


术前CT 2:2025.6.3


初步诊断:

1. 左侧小脑半球脑出血(出血约20ml)

2. 枕骨大孔疝



诊治过程

共识与指南

核心手术指征(基于指南推荐)

1

 血肿体积

(1)≥10ml:多数指南认为需积极考虑手术,尤其是血肿直径≥3cm或压迫脑干/第四脑室时。


(2)≥15ml: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 2022指南明确推荐立即手术(1类推荐,B-NR级证据),无论是否合并神经功能恶化。


(3<5ml的“恶性血肿”,若CT显示血肿不规则、合并脑室内出血(IVH)或“混和征”等高风险特征,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

 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受压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如GCS评分下降)


(2)出现脑干受压体征:瞳孔异常、呼吸节律改变、去脑强直


(3)共济失调或颅神经麻痹(如眼震、凝视障碍)提示病情进展


3

 梗阻性脑积水

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压迫脑脊液通路,导致脑室扩大,需要手术清除血肿或联合脑室外引流(EVD)。

手术指征的争议与更新

1

 历史标准演变

(1)传统标准为血肿>10ml或直径>3cm,近年AHA/ASA将阈值提至15ml,更强调早期干预。


(2)“良性”与“恶性”分型:2019年提出的CT分型(如血肿规则性/是否伴IVH)影响手术决策,恶性特征者即使血肿<10ml也可能需要手术。


2

 保守治疗的局限性

血肿>10ml时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30%~50%,手术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尤其≤70 岁患者)。


治疗经过



右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后颅窝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01

引流脑脊液,外接颅内压监测引流管,监测脑压。

02

后颅窝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CT 1:2025.6.4


点击上方二维码查看手术视频

术后CT 2:2025.6.4


术后CT 3


CTA:2025.6.4

虑左侧小脑发育型静脉畸形并出血可能性大。右侧小脑半球下缘表面网格状血管显影,血管畸形?建议DSA检查


CTA:2025.6.4


术后患者在颅内压监护下脑压控制良好,血压、心率明显好转,体温波动,给予对症处理



2025.6.4~2025.6.21 颅内压监测情况:

脑压监护下治疗


水平尺应用:确保数据可靠


2025.6.21 CT


2025.7.7 CT


2025.7.15  DSA


2025.7.28 康复视频


ICP监测分类


两种监测方法比较



ICP监测时长:




01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及临床研究支持监测时长为5~14天,核心标准时ICP稳定24~48小时及脑水肿高峰期度过。

02

优先原则:病情导向>固定时长,需每日评估感染风险与监测必要性,避免机械延长。

03

基层医院资源有限时,可缩短至5~7天,但需确保覆盖术后72小时关键期。


液压耦合监测频率与记录规范:




01

监测流程:关闭引流→校零传感器→记录ICP→开放引流→调节引流高度。

02

通常需1~2分钟后记录数值。

03

记录节点:每小时常规记录+异常实时记录+体位变更后必记录。



不同人群与疾病的颅内压参考表:




脑灌注压协同管理:



公式:CPP=平均动脉压-ICP


目标值:维持CPP≥60mmHg(避免脑缺血)。


异常处理:CPP<60mmmmHg:升压治疗(如去甲肾上腺素)。CPP>90mmmmHg:控制血压,防止过度灌注致脑出血。



总结




脑室外引流并利用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具有多方面益处:

1. 能直接准确的获取颅内压数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依据,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可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3. 当颅内压过高时,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来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防止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 尤其适合基层及资源有限地区,以低成本获得近似有创探头的监测效果,推动精准神经外科的普惠化。





专家简介


韦名然 主任医师

柳铁中心医院

●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柳州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主要从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微创治疗,神经肿瘤的显微及内镜手术,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