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作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常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不仅面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困境,还需长期依赖家庭照护与社会支持,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当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以传统功能训练为主,但这类方法多停留在被动或辅助性运动层面,难以精准激活大脑运动意图与脊髓运动环路的协同作用,尤其对于病程1年内的患者,如何通过主动调控神经通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仍是临床康复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技术的出现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头皮脑电信号解码患者的运动想象意图,进而闭环调控硬膜外电刺激参数,构建“大脑运动认知-脊髓运动环路”的主动激活通路,有望更高效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修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然而,目前关于MI-BCI技术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具体疗效,以及其在不同状态下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的影响尚未明确,缺乏规范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撑,制约了该技术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推广应用。
为系统探索这一技术的临床价值,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姜雪副主任医师团队发起本临床试验,旨在为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供新型精准干预手段,填补临床研究空白,推动神经调控与康复医学的深度融合,为改善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奠定重要基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