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的重要分会场,由王硕主委倡导、赵元立教授、康帅青委副主委、陈晓霖教授精心推动的脑血管病“青年论坛”于2025年8月9日在苏州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聚焦“科研传承与青年成长”,特邀16位来自国内顶尖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的优秀青年学者,全方位分享了科研规划、临床创新与团队建设的宝贵经验,清晰勾勒出我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从人才培养到体系构建的蓬勃发展图景。
论坛发起人与主持人:引领学科发展的先锋力量:
陈晓霖教授作为本次青年论坛的发起人,致力于推动中国脑血管病研究体系化发展,此次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科研-临床-人才”的全链条发展提供战略视野。
王昊处长(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在主持中指出:“青年医师成长需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数据共享机制”,并强调持续推进临床数据库与智能诊疗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为青年团队提供研发支撑。这一方向与论坛“经验共享、平台共建”的宗旨高度契合。
青年菁英汇聚,共话创新前沿
章剑剑教授(陈劲草团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系统介绍了团队原创的“都江堰式颅内血管搭桥术”,深入解析了该术式在小吻合口设计上的精妙构思及其在血流动力学优化、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彰显了团队卓越的临床思维与精湛技艺。
陈玉教授(陈晓霖团队,北京天坛医院)生动展示了团队三大核心方向(脑动静脉畸形[AVM]、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脑心共患病)的梯队建设与创新成果,重点推介了AVM亚洲最大的MATCH数据库与定量DSA模型建设、aSAH特色CTP研究及全国首个大型脑心共患病多模态数据库,展现了强大的体系化科研实力,获得特邀嘉宾杨新宇教授的高度评价。
林福鑫教授(康德智团队,福建医大附一院)分享了团队在脑出血(ICH)领域建设大型多中心队列的经验与丰硕产出,详细阐述了外科干预、药物治疗对ICH预后及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刘清源教授(王硕团队,北京天坛医院)回顾了团队在出血性卒中循证医学道路上的深耕历程,重点介绍了ChTIA、E-start、SMAIT等里程碑式临床试验经验,并展望了未来ICH临床试验的开展与颅内动脉瘤多模态评估等前沿研究方向。
俞晓波教授(陈高团队,浙大二院)聚焦ICH精准治疗,系统梳理了不同部位、出血量及治疗方式的循证依据,着重分享了其团队牵头开展的创新性多中心RCT——“RAINBOW-ICH研究”(机器人AI辅助脑出血微创手术)。
韩聪教授(段炼团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系统呈现了团队在烟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突破,涵盖关键发病机制探索及多模态评估技术应用于疾病进展监测的实践成果。
汪邦月教授(杨新宇团队,天津医大总医院)重点介绍了团队主导建设的“大型多中心脑动脉瘤数据库(CMAD)”,分享了其在推动动脉瘤临床研究高效产出、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未来规划。
吴凌云教授(杭春华团队,南京鼓楼医院)展示了团队在SAH、颅内动脉瘤、烟雾病等多种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广泛布局,分享了多模态影像技术优化诊疗决策及手术策略的实践经验。
李智敏教授(赵元立团队,北京协和医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团队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系统性临床研究成果,从疾病分型、机制探析到临床问题解决方案,并介绍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倪伟教授(顾宇翔团队,上海华山医院)分享了脑血管病房创新管理经验,重点阐释了团队如何实现医工结合技术创新、推动临床研究“冲顶国际”并改写指南的卓越历程,以及在融合基础组学与多模态研究的成功实践。
黄正教授(陈风华团队,湘雅医院)展现了团队在烟雾病、动脉瘤研究积淀之上,于脑动静脉畸形(AVM)临床队列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并着重介绍了在构建AVM动物模型这一国际难题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周宇教授(杨鹏飞团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回顾了中心发展历程,重点分享了牵头开展的DIRECT-MT、PROJECT-MT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试验(聚焦静脉溶栓决策、取栓术式优化及术后血压管理)及其学术贡献。
李宗泽教授(朱巍团队,上海华山医院)清晰勾勒了团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落地”的完整科研链条,以颅内动脉瘤为例,详细介绍了从细胞水平基础探索到临床影像学转化应用的经验,并强调了青年医师培养机制。
任健教授(洪韬团队,宣武医院)系统分享了团队在AVM领域从临床手术策略优化、遗传新机制探索到成功构建动物模型的扎实研究脉络,展现了逐步深入疾病本质机制的科研韧性。
张广教授(史怀璋团队,哈医大一院)聚焦我国东北寒地特色,详细介绍了团队在脑血管病全流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在区域特殊环境下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
马潞教授(游潮团队,华西医院)重点介绍了团队主导的大型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INTERACT3及其对国际指南的深远影响,同时分享了在脑干出血、大型脑出血数据库建设以及SAH与动脉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语: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本次青年论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个传承创新精神、启迪科研思维、助力青年成长的关键平台。十六位青年才俊的精彩报告,生动诠释了国内顶尖神经外科团队在脑血管病领域从基础到临床、从技术突破到体系构建的全链条科研实力与前瞻视野。他们分享的不仅是成果,更是严谨的科研路径设计、扎实的团队协作经验和对青年人才梯队的悉心培养之道,充分展现了我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领域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光明的未来前景。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医师投身脑血管病事业,为我国在该领域持续引领国际前沿注入不竭动力。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