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发布 | 62阅读

Neurology:非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与脑淀粉样脑血管病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非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SDH)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已增长近一倍[1,2]。预计到2030年,SDH将成为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指征[1,3]。该疾病具有20%的复发率,且与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关[4,5]。尽管SDH临床常见,但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传统观点认为其源于年龄相关性脑萎缩导致的皮质静脉牵拉破裂[6]。然而,近期有报道发现SDH清除术中可观察到软脑膜动脉出血[7]。


尸检系列研究显示,软脑膜动脉常受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累及。CAA以β-淀粉样蛋白在皮质血管沉积为特征,可导致脑内出血(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9]。值得注意的是,CAA相关脑出血患者可合并SDH发生[10,11]。除上述证据外,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AA与不伴其他颅内出血的孤立性非创伤性SDH存在关联[12]。在两个异质性队列中,CAA患者发生SDH的几率增加5倍[12]。但该研究存在明显局限:队列年龄较轻,导致CAA和SDH事件发生率偏低。因此,尽管该发现具有假设启发性,仍需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异质性队列中进行验证。基于此,来自美国的Santosh B. Murthy等在Neurology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通过大型全国性队列进一步探究CAA与孤立性SDH的关联。


他们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了2016至2021年间美国11个州非联邦急症护理医院的行政索赔数据。研究对象限定为5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该年龄阈值符合CAA波士顿诊断标准v2.0要求),并将其分为三组:CAA确诊组、其他脑血管疾病(CVD)非CAA组、以及无CAA也无其他CVD的对照组。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确诊的孤立性非创伤性SDH(排除合并脑外伤病例)。通过已验证的ICD-10-CM诊断代码识别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合并症后,比较三组患者的SDH发生风险。预设敏感性分析排除了基线痴呆患者。


在850万5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中,CAA组2,335例,其他CVD组600,646例。中位随访2.0年(四分位距1.0-3.9年)期间,CAA组34例(1.5%)、其他CVD组3,552例(0.6%)、对照组35,425例(0.4%)发生SDH。校正后的Cox回归分析显示,CAA患者SDH风险显著升高(风险比[HR] 3.1;95%置信区间2.2-4.4),其他CVD患者风险亦有所增加(HR 1.4;95%CI 1.3-1.5)。排除痴呆患者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保持稳健。


这项大型异质性队列研究证实,CAA患者发生SDH的风险增加3倍,显著高于其他脑血管病患者。该发现支持"脑淀粉样血管病是非创伤性SDH独立危险因素"这一新兴假说。


作者分析认为,鉴于CAA与SDH的新兴关联,除传统脑萎缩致桥静脉破裂理论外,还需探究其他潜在病理机制[22]。一种可能是软脑膜动脉直接破裂至硬膜下腔。阿尔茨海默病与CAA患者的尸检研究确实发现硬脑膜及软脑膜动脉存在淀粉样沉积[23,24],且SDH清除术中可见软脑膜动脉出血[7]。


文献出处

Neurology

. 2025 May 27;104(10):e213614.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13614. Epub 2025 May 8.

Association Between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and Nontraumatic Subdural Hemorrhage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