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发布 | 107阅读

Neurology:豆纹动脉供血三维图谱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脑血管区域的准确定位是卒中诊疗的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精确的数字化参考图谱,特别是针对皮层下结构的定位图谱。为此,我们构建了大脑中动脉穿支血管——豆纹动脉的三维血管区域定位图谱。


本研究采用19例梗死灶构建血管定位图谱。豆纹动脉供血区在冠状位和轴位呈"逗点"形态:内侧动脉组供应"逗点"头部,外侧动脉组供应"逗点"尾部[3,4]。以Monro孔(foramen of Monro,FM)为界的冠状切面可作为两组血管的分界标志[5]。


内侧组——FM前方梗死灶,累及尾状核头部、内囊前肢及壳核前部[3,4];


外侧组——FM后方梗死灶,累及壳核尾部、苍白球外侧部、内囊后上部及尾状核体部[3,4]。位于苍白球上缘以下的内囊后下部梗死属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故予排除[2];


图1 豆纹动脉三维供血区图谱

梗死密度图叠加于MNI-152标准脑模板。颜色梯度表示各体素点的梗死发生频率。内侧组包含6例重叠梗死灶,外侧组包含13例重叠梗死灶。LSA=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



豆纹动脉梗死解析


豆纹动脉具有高度变异性和复杂性。图3展示了基于微血管构筑特征的豆纹动脉梗死解析可视化工具。豆纹动脉起源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约有10支一级主干,分布于M1段近端至远端/M2段近端[2,13]。这些动脉可分为明确的内侧组和外侧组,其命名依据是它们在大脑中动脉上的起源位置而非供血区域(分别对应基底节前部和后部)[3,4]。


每个动脉组包含数支一级主干,这些主干又分出长度不等的二级和三级分支[6]。从这些分支上发出众多短小动脉,最终形成球形的终末毛细血管床[6]。这种分支模式从结构上解释了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形态特征[6]。


我们的三维图谱整合了从单支到数支一级主干的所有分支、短小动脉和终末血管形成的宏观供血区(图2)。


图2 豆纹动脉亚区图谱

梗死密度图叠加于MNI-152标准脑模板。颜色梯度表示各体素点的梗死发生频率。展示三个典型豆纹动脉亚区:内侧组(6例梗死灶)、外侧前亚组(6例梗死灶)和外侧后亚组(7例梗死灶)。冠状面血管树结构参照Marinkovic的研究[4]。LSA=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



图3展示了如何利用梗死地形特征推断豆纹动脉树内可能的血管闭塞部位。熟悉这些地形特征有助于提高模式识别能力,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可能导致多支相邻一级主干或全部一级主干闭塞(图3A),这类大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常同时累及内侧组和外侧组[7]。在闭塞后再通的情况下,灰质可能比白质更早发生梗死。单支一级穿支主干的闭塞会产生冠状位最易观察到的"逗点形"梗死(图3B)[3],梗死灶从脑基底面延伸,勾勒出血管树的形态特征:底部(主干)狭窄,顶部(分支树状末梢)宽大,中部呈现凹陷。


图3 豆纹动脉梗死判读指南

典型豆纹动脉梗死示例。红色箭头标示梗死灶下缘起始点,绿色线条指示所示冠状切面位置。(A)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能导致多支相邻一级主干或全部主干闭塞,形成跨越内外侧组的"纹状体-内囊"大面积梗死。(B)单支一级穿支主干闭塞形成起自基底面的"逗点形"梗死(冠状位观)。(C-D)二级或三级血管闭塞产生未达基底面的分支状梗死。(D-E)三级终末分支或侧支闭塞形成反映毛细血管床形态的球形梗死灶。(F)基于Marinkovic研究的典型豆纹动脉微血管树[4]。二级及以上血管闭塞在常规影像中不可见,但可基于本框架提供的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概率性推断[6,14]。LSA=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



二级或三级血管的闭塞会产生不延伸至基底面的各种分支状梗死(图3C-D)[6,14],这反映了这些血管在走行、管径、长度和分支模式上的变异性[13]。三级终末分支或侧支闭塞则形成反映其毛细血管床形态的球形梗死灶(图3D-E),即典型的腔隙性梗死[4,6]。二级及以上血管的闭塞在常规影像学上不可见,但可基于本框架提供的微血管构筑特征进行概率性推断[6,14]。


该框架适用于约80%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豆纹动脉以单支一级主干或发出2-5支一级主干的主干形式起源[15]。然而,7.0%-14.5%的患者存在极端的豆纹动脉变异,其梗死地形特征可能与我们的图谱不一致[4,15]。


文献出处

Neurology

. 2025 May 27;104(10):e21364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13649. Epub 2025 May 6.

Three-Dimensional Maps of the Lenticulostriate Artery Territory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