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发布 | 1681阅读

Vorasidenib为何脱颖而出?细数这一新型双重突变型IDH抑制剂的前世今生

林庆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靶向治疗专注于特定基因突变的干预,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为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选择。随着对癌症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突变形式(mIDH)在多种癌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突变会导致致癌代谢物D-2-羟基戊二酸(2-HG)的积累,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促进肿瘤的生长。因此,抑制IDH突变酶的活性,减少2-HG的积累,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癌症靶向治疗策略。


Vorasidenib(AG-881)作为一种新型的双重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突变型IDH1和IDH2,并且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为治疗胶质瘤等神经系统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详细解读Vorasidenib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01

IDH突变与癌症:潜在的治疗靶点

IDH是一种参与细胞代谢的关键酶,然而,当IDH发生突变时,这种酶的功能发生改变,导致2-HG的积累,其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IDH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都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胶质瘤中。mIDH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驱动因素,使其表观遗传发生变化。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的mIDH抑制剂,成为科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02

Vorasidenib的诞生:精准到位,突破血脑

研究团队推测,降低拓扑极性表面积(tPSA)且减少氢键供体/受体数量的mIDH抑制剂类似物,可能具有更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在研究mIDH2抑制剂Enasidenib的过程中,发现具有两个氢键供体的三嗪化合物AGI-12026,不仅能有效抑制mIDH2和mIDH1,还展现出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


基于此,研究人员对所有收集到的三嗪类化合物进行了筛选,以寻找潜在的可穿透血脑屏障的mIDH1和mIDH2小分子抑制剂。其中,AGI-15056表现突出,对mIDH1-R132H 和mIDH2-R140Q酶均有良好抑制活性,且脑-血浆比为1.5。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人员围绕AGI-15056展开结构修饰。对C-6位置的R1取代基研究发现,去除CF3取代基或用其他极性取代基替换,会导致活性大幅下降,只有氯取代能保持一定活性。对R2对称取代基的研究表明,亲脂性对结合位点有重要影响,一些亲脂性基团取代的类似物对mIDH1和mIDH2仍具有纳摩尔级的活性。


最终,经过一系列优化,Vorasidenib(R,R异构体)脱颖而出。在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它的脑-血浆比为0.65,且在细胞试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活性,因此被选为进一步评估的临床候选药物。

图1:分子结构变化示意图。Enasidenib → AGI-12026,去除羟基(OH),增强血脑屏障穿透。AGI-12026 → AGI-15056,在2位和4位有两个脂肪族胺基团,可能有助于分子与靶标的结合。AGI-15056 → Vorasidenib (AG-881),在R1位置有一个2-氯吡啶基团(2-Cl-pyridine),可能有助于提高分子的结合亲和力。在R2和R2'位置有三氟甲基丙烷基团(CF3),进一步增强了分子的疏水性。


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Vorasidenib能够以对称的方式结合在两种酶的别构口袋中。这种结合方式与已知的mIDH2抑制剂Enasidenib非常相似,表明Vorasidenib能够通过类似的机制抑制两种酶的活性。具体来说,Vorasidenib的三嗪核心通过氢键与酶的Q277残基相互作用,而其三氟甲基(CF3)则通过碳-氟-氧键与D273残基形成独特的相互作用。这种对称的结合方式不仅解释了Vorasidenib对两种酶的双重抑制能力,还为后续的药物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图2)。


图2:Vorasidenib分别与(A)IDH1-R132H(单一构象拟合)和(B)IDH2-R140Q(两种交替构象拟合)的共晶结构。

03

临床前研究:体外到体内全面验证

在体外实验中,Vorasidenib对mIDH1和mIDH2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研究人员使用患者来源的胶质瘤细胞系(如TS603)和工程化细胞系(如U87MG)进行实验,发现Vorasidenib能够显著降低2-HG的水平(图3)。


在体内实验中,Vorasidenib的疗效更为显著。研究人员在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实验,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监测肿瘤体积,并在肿瘤体积达到约40 mm³时开始给药。结果显示,Vorasidenib能够将2-HG的产生抑制超过97%,脑-血浆曲线下面积比(AUC)为1.33,脑肿瘤-血浆AUC比为1.25。这些结果表明Vorasidenib能够有效地穿透血脑屏障,并在脑部达到治疗浓度(图4)[1]


图3:Vorasidenib在血浆、大脑和脑脊液中的浓度(在大鼠中单次口服剂量为3毫克/千克;样本数量n=3)。



图4:Vorasidenib(AG-881)在源自TS603神经球的原位三级mIDH1胶质瘤模型中抑制了2-HG水平。剂量:50毫克/千克,每日两次口服,持续4天。a灰色区域表示给药间隔;纳入24小时时间点是为了评估在最后一次给药后脑肿瘤中2-HG抑制能持续多长时间。在从脑肿瘤的0至12小时曲线下面积(AUC 0−12h)中减去“正常”脑(在所有动物大脑的左半球中观察到)的2-HG的0至12小时曲线下面积后,确定2-HG抑制百分比。灰色虚线表示未接受治疗动物的脑肿瘤中的2-HG浓度。

04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INDIGO研究改写患者治疗格局

Vorasidenib治疗IDH1/2突变复发或进展性胶质瘤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共入组93例IDH1/2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其中52例为标准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胶质瘤患者。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增强胶质瘤患者(22例)和增强胶质瘤患者(30例)2个队列。


在非增强胶质瘤患者(n= 22)中,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18%,其中1例部分缓解(PR),3例微缓解(mR),16例(72.7%)患者达到稳定(SD),大部分患者肿瘤体积缩都小于25%。在增强胶质瘤患者中,没有患者在影像学上有明显的应答,其中17例(56.7%)的最佳反应为病情稳定(SD)。


整体上胶质瘤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5个月(95% CI,3.7-12.9)。非增强胶质瘤患者中,中位PFS为36.8个月(95% CI,11.2-40.8);增强胶质瘤患者中,中位PFS为3.6个月(95% CI,1.8-6.5)(图5)[2]


图5:Ⅰ期临床试验中,Vorasidenib在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治疗持续时间以及生存概率。

05

延缓进展,抑制生长

在INDIGO研究中,Vorasidenib的疗效进一步得到了显著验证。这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纳入了331名患有IDH1或IDH2突变的残留或复发性2级少突或星形胶质瘤且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14.2个月时,Vorasidenib在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1%(P<0.001),并将中位PFS延长至27.7个月,而对照组仅为11.1个月。此外,Vorasidenib在关键次要终点(TTNI)上也表现出显著优势,80%的Vorasidenib治疗患者未启动下一次干预。进一步的随访至20.1个月时,Vorasidenib组的中位PFS仍未达到,而对照组为11.4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5%(P<0.001)。同时,Vorasidenib组的中位TTNI也未达到,而对照组为20.1个月(HR=0.25,P<0.001)(图6-7)。

图6:主要终点PFS更新结果


图7:关键次要终点TTNI更新结果


此外,在治疗期间,Vorasidenib显著降低了肿瘤生长速率(TGR),与对照组相比,Vorasidenib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而对照组的肿瘤则持续生长(中位随访14.2个月,-2.5% vs +13.9%;中位随访20.1个月,-1.3% vs +14.4%)(图8)[3-4]

图8:治疗期间肿瘤生长速率更新结果


总结



Vorasidenib的研发标志着靶向代谢异常的抗癌药物进入新纪元。其通过结构生物学指导的理性设计,成功解决了脑穿透性与双重抑制的难题,为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患者提供了首个具有明确中枢活性的治疗选择。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Vorasidenib有望重新定义IDH突变型脑胶质瘤的治疗格局。




参考文献:



1. Konteatis Z, et al. Vorasidenib (AG-881): A First-in-Class, Brain-Penetrant Dual Inhibitor of Mutant IDH1 and 2 for Treatment of Glioma.ACS Med Chem Lett. 2020;11(2):101-107.

2. Mellinhoff IK, et al. Vorasidenib, a Dual Inhibitor of Mutant IDH1/2, in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Glioma; Results of a First-in-Human Phase I Trial. Clin Cancer Res. 2021;27(16):4491-4499.

3. Mellinhoff IK, et al. INDIGO Trial Investigators. Vorasidenib in IDH1- or IDH2-Mutant Low-Grade Glioma. N Engl J Med. 2023 Aug 17;389(7):589-601.

4. Mellinhoff IK, et al. A glob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hase 3 study of vorasidenib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dult diffuse glioma with an IDH1/2 mutation (INDIGO): UPDATED RESULTS. Presented at 2024 SNO Annual Meeting, November 21-24, 2024, Houston, TX. CTNI-53.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本资料的内容仅作为科学信息参考,仅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学术交流,请勿用于任何其他用途。若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勿观看和/或传播此资料。

本资料可能会出现某些药品信息,但该药品/适应症可能尚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做出的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对于本资料可能提到的相关诊断、治疗方法,请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指南或规定。

审批号:M-VORAS-CN-202506-00001


专家简介


林庆堂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与颅底中心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诊疗组长

● 曾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分会药物学组委员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 北京肿瘤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

●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委员

● 主持多项脑胶质瘤临床试验与研究课题,开展多项脑胶质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试验

● 擅长脑胶质瘤(复发)、脑转移瘤、脑膜瘤等颅内复杂肿瘤的微创显微手术、药物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