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发布 | 6372阅读

【会议报道】聚焦脑机接口,共话广阔前景!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2025年度系列学术活动(第二期)圆满落幕!

脑医汇

达人收藏

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功能学组主办、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第二期学术沙龙圆满落幕!

本次学术活动聚焦脑机接口。脑机接口作为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融合了神经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康复医学、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是功能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此次学术活动上,国内顶尖的临床神经外科专家们分享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同道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度的讨论,共话功能神经外科的“大有可为”。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朱巍教授首先致欢迎词,朱教授特别感谢功能学组的专家们在烈日炎炎的周末,饱含热情来到长海医院,共商脑机接口和功能神经外科的热点,希望同仁们积极面对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紧跟社会发展,紧贴群众需求,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功能组组长,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菊祥教授开场致辞,脑科学时代下的神经外科,正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其无穷魅力正影响神经外科对诸多疾病的认知、思考和展望,除了传统的帕金森病、昏迷促醒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外,人工智能截瘫、脊髓电刺激、抑郁症、强迫症等外科治疗亦如火如荼,正展现脑机接口的神经重塑性等颠覆性思维和价值。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学组积极响应上海市对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规划与布局,推动功能神经外科医、教、研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更为攻克神经外科领域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01

第一节: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通过复杂多样的病例,从病理机制、功能代偿窗、技术可行性三个维度系统化解决"何时干预、如何干预"的临床难题,详细解析了如何精准选择神经修复的时机及术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神经修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质量,其理论体系与技术创新对提升神经修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朱君明教授讲述了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探讨脊髓硬膜外刺激(EES)对下肢运动康复的革新应用。脊髓受压损伤、截瘫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长期EES联合康复训练可增强脊髓神经环路的可塑性,促进新突触形成或残存通路的代偿性强化,部分患者甚至能在刺激关闭后保留部分运动功能。而时反馈的闭环EES(根据运动意图调整刺激参数)能更精准匹配患者需求,加速神经功能重组。EES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神经康复领域的范式转变,其核心意义在于证明“不可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可能,为患者带来从“生存”到“生活”的革命性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以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为例,分享了精神疾病外科治疗的前沿进展。孙教授团队将多巴胺动态监测整合至闭环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神经递质实时追踪可大幅提升干预效率,对于传统药物治疗不佳的抑郁症患者,生物标记物引导的DBS治疗可达到精准神经调控的目标。此外,孙教授介绍了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逆、精准的新选择,随着闭环调控和个性化方案的发展,无创神经调控可能成为抑郁症的一线或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更多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陈亮教授从临床试验的设计、我国不同自主研发产品的应用等角度,揭秘了脑机接口对神经可塑性的深远影响。神经可塑性使大脑在受到损伤或环境变化时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脑机接口技术通过与大脑的交互,能够刺激神经可塑性的发生,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可塑性是大脑自我修复的基石,而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精准干预、实时反馈和闭环强化,将这一过程从“被动适应”推向“主动重塑”。揭示了动态神经编码的奥秘,为“不治之症”提供功能性治愈可能,重新定义残障与健康的边界。

02

第二节:功能神经外科临床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周洪语教授介绍了团队的临床研究,剖析梨状皮层在难治性癫痫,如颞叶癫痫中的关键作用。得出手术切除梨状皮层范围应大于1/2的结论,这一研究成果为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达成满意的疗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丁宛海教授展示了增加4个触电(即8触点)和增加一组刺激源治疗方式的量化优势,体现了PD-DBS多靶点刺激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价值,如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更好控制更多症状等。不仅如此,创新治疗方法也能吸引更多患者提供丰富科研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郭烈美教授结合病例,讨论了SCS术后腹痛或内脏疼痛的研究,分享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痛的最新进展和方向。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脊髓电刺激技术能够缓解相关的症状,也要迎接刺激参数的优化、长期疗效的评估等挑战。


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郑智元博士总结了脊髓电刺激手术在昏迷促醒中的有效性,并分享了最新该类手术的心得体会。术前建立综合临床评估体系、把握手术适应症,严格筛选患者,术中充分暴露术野,操作轻柔,不追求极致微创,并辅以电生理监测。术后量化EEG监测,个体化程控。

03

圆桌讨论

参会同道们就上述专题演讲所产生的启发,以及在临床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收获颇丰。

04

总结致辞

最后,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陈菊祥教授总结致辞,从脑机接口的创新图景中,可以看到,神经外科的“黑科技”含量正在高速提升。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紧跟脑科学时代的步伐,近年来总体医疗质量、手术量、高难度优势病种的数据可喜,在申康数据中名列前茅;连续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临床专科、国家脑胶质瘤规范化整合诊疗示范单位等等,多点开花,跑出了科技赋能学科特色的加速度。这和综合应用高新技术、创新救治理念、激发科研活力密不可分。




而此次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和同仁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有益于解决实际问题,拓宽研究思路。相信在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努力下,能够进一步推动功能神经外科的学科发展,化科学技术为人民健康福祉。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