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基本上都是新手才会犯的错,您以为这是拧毛巾呀
旋转导管时,导管在体内与体外旋转不同步时,即导管扭控存在传导延迟或无传导时,一定要查找原因,切勿继续旋转;
其次,助手需要帮术者关注腔内压力变化;
导管弯折时,压力监测曲线就会迅速低平,排除患者病情变化因素后,一定要将手术入路全程透视观察,了解有无导管弯折的可能;
先说说导管弯折的危险因素
1.患者入路血管迂曲
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时,有时因血管过度迂曲或呈环形变异,增加导管弯折风险
环形变异和血管迂曲好发于以下区域
2.术者手法粗暴
术者手感不灵敏,导管操作基本功不扎实,对导管扭控的1:1传导意识差,往往会出现此类并发症
3.导管材质欠佳
各个品牌导管的韧性、硬度均不同,扭控性能也有差异,甚至于有些导管弯折出现在材料老化、材料脆性增加等复用条件下
4.助手取用错误
助手从包装内取出导管或冲洗导管时,有时候会出现导管折痕,担心术者批评,不敢告诉术者,埋下了导管弯折的祸根
与经股动脉途径不同,经桡动脉途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以弯折为主,很少出现股动脉途径的导管头端打结(不绝对)。由于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偏细,有其特有的严重后果
1.血管穿孔
2.血管内膜损伤
3.急性血栓形成
4.诱发血管痉挛
5.导管断裂
如何补救呢
1.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切勿急于向外拽,一定要多角度透视下观察清楚,如果术者还记得刚刚是向哪个方向死命旋转的,在透视下反方向解旋即可,多数情况下可以成功
2.沿弯折处送根导丝过去
只要弯折导管解旋后有一点缝,就可以送入导丝,究竟是PTCA导丝还是泥鳅导丝,看您的喜好吧,泥鳅为佳,导丝通过后既可以连同导管一起拔除
3.固定导管头端非常必要
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体外解旋时,导管头端跟着旋转,使解旋动作化为无用功,有以下方法可以固定导管头端:
>>>>近心端加压束缚法
>>>>改变体位法
>>>>分支固定法
>>>>圈套固定法
4.顾头又要顾尾
千万不要因为出现导管弯折而只是把注意力盯在弯折处,一定要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千万不要在处理弯折处时,任由导管头端旋转进而损伤冠脉口或者重要血管(颈总动脉、椎动脉、乳内动脉等),实在不放心,时不时的透视看一眼就好
5.极端情况有没有?
有,就是解不开,还能怎么办,使劲拽???您要是不怕断您就拽,除了怕断,我们还害怕直接向外拉时,尖锐的弯折处像小刀一样把血管一溜撕坏
怎么办?找外科?外科切开行不行??行,那必然是最后一步了。
那么,还有没有倒数第二步来搏一把???
有,导管尾端剪断,送入粗一号导管或者指引导管,使其头端置于弯折处,再试探回拉导管,使导管捋成细条向回撤,成功就撤,不成功就断,所以,备个圈套器还是有必要的。
6.取出后在附近造影评估血管情况
导管取出后,一定要在弯折处血管附近造影,了解血管受损情况是必要的,虽然大部分不会对血管有损伤,万一呢,留个影放心。
一旦有血管损伤或者渗出,立即压迫止血,防止前臂或上臂血肿形成。
说说如何预防
1.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入路迂曲的血管,一定要轻柔操作,避免导管弯折的可能。
2.不要只往一个方向旋转扭控导管,导管头端难以扭控时不要多圈旋转。
3.避免使用二号导管,注意效期,避免使用材料老化、质脆导管。
4.过度迂曲的入路血管,导管扭控困难时,可以将泥鳅送入导管内加强支撑。
5.从包装内取出导管时,切勿使导管打折,一旦发生,务必告知术者,最好重新再开一条新导管,以防止进入体内后,扭控力积聚在导管受损处导致弯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钟书医生”,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