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地点)
Team(手术团队)

Patient(患者)
Background(手术背景)
● 患者为59岁女性,患有转移性未分化癌,原发灶不明,转移至软组织及腹盆腔淋巴结,因发热伴寒战、背痛及下肢疼痛5天入院,无法行走。入院时,患者呼吸急促,体温38℃。神经系统查体显示,患者左下肢L1-L3水平肌力为2/5,L4-L5水平为1/5,感觉减退至1/2。未发现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阴性,霍夫曼征阴性,既往无感染病史。
●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54.52×10⁹/L),C反应蛋白 >300.00mg/L。血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MRI检查显示从C2-S1的整个椎管后方存在广泛的硬膜外液体积聚(图1),导致脊髓压迫和马尾神经根受压。
● 脊髓硬膜外脓肿(SEA)是指硬膜外腔内形成的脓性物质积聚。其发病机制多为病原体通过血源性播散直接进入硬膜外腔,或先感染椎体再向硬膜外间隙扩展。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SEA是一种少见但危险性高的临床急症,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甚至死亡。对于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紧急减压是必要的。以往多采用多节段椎板切除及硬膜外引流,但该方法可能导致脊柱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增加。因此,术者选择采用单一切口、单节段减压技术。


Technique(技术)
Procedure(手术过程)
1.单节段减压:于腰椎L2–3水平行椎板切除术,术中见脓液涌出(图2)。

图2. 椎板切除术后
2.导管置入与冲洗:通过减压切口置入2.7mm硅胶导管,在C臂透视下确认导管贯穿脓肿范围(C2–S1)。注入造影剂(Omnipaque)验证导管位置,随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硬膜外腔,直至脓液完全清除(图3)。

图3. 导管置入与冲洗
3.术后处理: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5天拔除。脓液培养为MRSA,予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治疗6周。

Outcome(结果)
Review(手术复盘)
● 术后3天体温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术后7天出现伤口渗液,持续5天后自行缓解。
● 术后2周患者肌力完全恢复,可独立行走;术后2个月MRI显示脓肿完全吸收,脊髓信号正常;术后2年随访无复发,脊柱无畸形。

图4. 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
● 本病例为首次报道通过单切口及单节段减压成功治疗从C2-S1的广泛性硬膜外脓肿。该技术避免了多节段椎板切除可能导致的脊柱不稳定,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硬膜外硅胶导管的使用有效清除了广泛的脓肿,且未出现感染扩散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为广泛性硬膜外脓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选择。
REF:AlQahtani AM, Konbaz F, Almusrea K, et al. Extensive spinal epidural abscess treated utilizing a single limited incision: illustrative case. J Neurosurg Case Lessons. 2025;9(14):CASE24654. Published 2025 Apr 7. doi:10.3171/CASE24654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病例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文献速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