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一项20年全国住院患者样本回顾》,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Alpert医学院神经外科的Joshua Feler回顾了美国住院病人样本,以概述疾病严重程度、外科治疗和患者结局随时间的变化,相关结果于2024年11月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Joshua Feler,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4;0:e001483. doi: 10.1161/SVIN.124.001483】
回顾了2001至2020年期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住院病例,包括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计算了国家发病率,并使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识别发病率和结局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按时期进行分段分析。
在整个国家住院病人样本(NIS)人群中,估计有763831次住院记录,且ICD编码中存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代码,其中510960次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诊断。由于诊断中出现非动脉瘤性血管畸形或创伤的记录,排除了25064例。剩余的病例中,有480249例为18岁及以上成人。最终,448655例为非择期住院类型。448655次住院导致死亡率为9.51每10万人年。随着时间推移,年总住院数保持不变,但发病率每年下降(95%CI,−0.097每10万人年,−0.144至−0.049),在2020年最低降至8.12每10万人年。不同年龄组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和住院数变化见图1。在50岁以下组别中总住院数下降,但在60-70岁和70-80岁年龄组的住院数有所增加(见表1)。考虑所有年龄组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整个研究期间,死亡率为21.9%,且每年下降0.972%(95%CI,0.970%–0.976%)。ICD编码版本在中断时间序列回归中对总住院数、发病率或治疗机会的影响不显著。

图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住院的年化国家估计值随时间变化。ICD-9到ICD-10转换年份由竖线标示。A、总的自发性SAH住院数;B、自发性SAH住院的发病率;C、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比例。
表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数及发病率的线性回归。

共有181590例(40.5%)患者接受了动脉瘤手术治疗(见表2)。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比例随时间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73%(95%CI,1.30%–2.18%),导致住院数每年增加103例(95%CI,42.0–165),发病率保持不变。住院数的增加主要出现在老年患者和NIH-SSS II和III组(见图2)。50岁以下患者的住院数保持不变,但较高年龄组的住院数增加。发病率的变化仅发生在50岁以下患者中,发病率有所下降,而8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见表3)。NIH-SSS Ⅰ级患者的住院数随时间下降(年均下降59.2例 [95%CI,−95.9至−22.4] ),而II级和III级患者的住院数有所增加(II级年均增加45.2例 [95%CI,25.9–64.4] ;III级年均增加128例 [95%CI,115–142] )。
表2. 按时间阶段分层的接受手术治疗的aSAH患者特征。


图2. 按年龄组和NIS-SSS等级划分的接受治疗的aSAH住院数的年化估计值。
表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数及发病率的线性回归。

平均年龄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从54岁增至57岁(P<0.001),且年龄组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50岁以下患者的比例从40%降至30%(P<0.001)。非白人种族患者的比例在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有所增加(35%对43%,P<0.001)。各收入四分位数的分布偏向低收入四分位群体,且这种偏倚随着时间略有加剧,收入四分位数下半部分(偏低收入群体)的住院比例从54%增加至57%。
基线和入院时疾病严重度的指标,包括NIH-SSS、ECI、所有患者细化诊断相关组(APR-DRG)疾病严重度、APR-DRG死亡风险、脑积水治疗和早期通气治疗,在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均有所增加,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NIH-SSS I级住院比例从66%降至45%(P<0.001)。脑积水治疗的比例从34%增至53%(P<0.001),早期机械通气的比例从31%增至39%(P<0.001)。由于第一阶段缺失了手术时机数据,早期机械通气率在第二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报告。随着时间推移,住院病例逐渐集中于城市教学医院,从81%增加至94%,且有轻微的转向较小医院的趋势,大型医院的比例从83%降至79%(P<0.001)。

图3. 按年龄的年化共病指数估计值。
在用于住院次数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用于年龄、手术方式和ECI的线性回归中,与ICD-10编码变化相关的模型参数均无显著性,表明这些特征的数据不连续性没有证据。在NIS-SSS得分比例的模型中,与ICD编码系统变化相关的参数显著不同于0(β2=0.16 [−0.001, 0.326] ,β3=−0.045 [95%CI, −0.073至−0.017] ),提示相较于ICD-9时期,ICD-10时期对NIS-SSS分级的低估。
从第一阶段到最后阶段,接受显微手术的住院比例从70%降至23%(P<0.001)。这种变化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和NIS-SSS组(见图4)。这一效果在未经调整和调整后的模型中得到确认,在所有后期阶段,接受显微手术的概率下降,最后阶段与第一阶段的调整后比值为0.14(95%CI, 0.12–0.16)。固定手术的时间随时间每年减少0.053天(95%CI, 0.044–0.063,P<0.001),第一阶段的平均时间为1.9天,最后阶段为1.1天。尽管在整个研究期间,不同手术方式的固定时间没有差异,但在2010-2015年和2016-2020年期间,血管内治疗平均发生得更早(分别为0.34天 [95%CI, 0.12–0.56] 和0.38天 [95%CI, 0.25–0.52] )。

图4. 按(A)年龄组和(B)NIS-SSS等级的年化手术治疗方式估计值。
在未经调整的模型中,接受显微手术的可能性与年龄组、NIS-SSS、ECI的增加,以及城市教学医院相关。性别、医院规模或地区与显微手术的概率无显著关联。在调整后的模型中,年龄组和ECI之间的关联保持不变,但医院位置和教学状态不再与显微手术有显著关联。与NIS-SSS I级相比,NIS-SSS III级仍与较低的显微手术概率相关,而NIS-SSS II级与I级无显著差异。经过调整后,西部地区医院与东北地区相比,更倾向于进行显微手术。
整个研究期间的医院死亡率为13%。未经调整时,2011-2015年(0.77 [95%CI, 0.69–0.85] )和2016-2020年(0.87 [95%CI, 0.79–0.95] )的住院死亡率有所下降,但2006-2010年期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组的增加,住院死亡率的比值逐渐增加,80岁以上组别的OR为3.90 [95%CI, 3.44–4.42] 、NIS-SSS分级增加(NIS-SSS II级OR 2.94 [95%CI, 2.70–3.19] 、NIS-SSS III级OR 4.39 [95%CI, 4.04–4.77] ),以及ECI的增加(OR 1.03 [95%CI, 1.02–1.03] )。住院死亡率的较低比值与城市教学医院(OR 0.70 [95%CI, 0.63–0.77] )和中西部地区(OR 0.82 [95%CI, 0.73–0.92] )相关。
在多变量模型中,死亡率的减少在所有后期阶段更为明显。女性与住院死亡率降低相关(调整后的OR 0.90 [95%CI, 0.84–0.97] )。医院地区不是住院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其他参数与未经调整的模型大致相同。治疗方式在未经调整或调整的分析中与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关联。
使用机械通气和脑积水治疗替代NIS-SSS的替代模型没有显著改变参数估计。排除最后阶段(最相关的ICD-10时期)也未显著改变模型估计。方差分析测试显示,添加二元ICD编码系统项对死亡率或非出院结局的模型拟合没有改善。
存活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略有减少,第一阶段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1天,最后阶段为20天。非居家生活出院的比例在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略有上升(37%对40%,P<0.001)。平均医院费用在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增加了一倍多($209,559 对 $460,047,P<0.001)。
有许多记录缺失了社会经济数据,尤其是在第一阶段。例如,第一阶段有30%的记录缺失了种族数据,而最后阶段仅为5%。在重新计算时,模型使用了收入四分位数和种族,尽管考虑到数据缺失的模式,这些结果更反映了研究的后期阶段。
关于动脉瘤固定的手术方式,在未经调整的分析中,西班牙裔族群与显微手术相关(OR 1.17 [95%CI, 1.07–1.29] )。在调整后的分析中,这一结果依然存在,且“其他种族”类别也与显微手术的较高概率相关(调整后OR 1.31 [95%CI, 1.11–1.54] )。关于收入,在手术方式上没有发现差异。
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种族与未经调整的死亡率较低相关(OR 0.63 [95%CI, 0.57–0.70] 和OR 0.80 [95%CI, 0.72–0.89] ),且这一关系在调整后仍然存在。未经调整时,收入四分位数与死亡率无显著关联,但在调整后,最高收入四分位数与降低的医院死亡率相关(调整后OR 0.84 [95%CI, 0.74–0.94] )。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吴培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