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发布 | 1500阅读

【中国声音】王硕教授团队发现自发性颅内动脉夹层的血液标志物

王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刘清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任晋瑞

山西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团队在学术期刊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上发表题目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odel Based on Circulating Biomarkers for Discriminating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的文章(https://doi.org/10.1007/s12975-024-01322-0),刘鹏副主任医师和聂欣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刘清源主治医师、任晋瑞副主任医师和王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自发性颅内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sIAD)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sIAD是导致青少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发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目前对sIAD的诊疗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管理指南。因此,判断sIAD是否进展能有助于临床决策,能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干预或血管内干预。


项目组历时4年余,基于多中心队列研究,建立了人sIAD生物样本库。如图1所示,在本次研究中纳入了10例sIAD患者的夹层组织样本和对应的血浆样本作为发掘队列,纳入181例sIAD患者的血浆样本和临床特征作为建模队列,纳入84例接受保守治疗sIAD患者的血浆样本和临床特征作为验证队列。


图1. 本项目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如图2所示,基于发掘队列,本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脂肪连接蛋白(Adiponectin,ADIPOQ)、纤维蛋白原α(Fibrinogen alpha chain,FGA)、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补体衰变加速因子(Complement 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载脂蛋白C-I(Apolipoprotein C-I,APOC1)、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有症状sIAD组和无症状sIAD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蛋白的表达在sIAD的组织和血浆中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并且,这些分子参与了凝血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免疫应答相关过程


图2. 基于发掘队列,我们筛选出的7个和症状性sI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基于建模队列,项目组进一步构建了纳入以上7种蛋白(CTSB、ADIPOQ、FGA、CADM1、DAF、APOC1和IL-1β)的随机森林模型(M7模型)。如图3所示,M7模型能较好地区分有症状和无症状sIAD(AUC=0.95)。


图3. 基于建模队列,项目组构建了可以用于区分症状性和无症状性sIAD的模型


进一步基于验证队列(n=84,26个有症状发生的),项目组评估了M7模型是否可以预测sIAD进展的风险。结果显示,M7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sIAD进展的风险(AUC=0.88)。如图4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病例的评价过程,以及患者的随访影像。该sIAD病例无出血史,M7模型预测为高危人群,随访4.3个月后,患者出现脑干压迫症状,CT血管成像可见sIAD的体积显著增大。


图4. 基于验证队列,我们发现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sIAD进展的风险




本研究所筛选出的7个可能用于评估sIA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血浆的风险评估模型(M7模型)。该模型有望指导sIAD的临床治疗,但仍需要基于多中心、大型队列来验证其可靠性。



通讯作者





王硕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 国家神经系统临床研究中心PI,英国皇家医学会外籍会员。

●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中国执行委员。

●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及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和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同时还从事了一系列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机制、脑血管畸形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Neurology、Science Bulletin、Radiology、Stroke、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等多个相关的实施;现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项目和一项“太湖人才计划”的“顶尖专家团队”项目。

● 现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副主编、《中国脑血管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副总编辑和《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 现已获得国家及省部科技奖励1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 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11部、教材5部。

● 先后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核心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领域专家”和吴阶平-保罗杨森奖

刘清源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现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和一项省市级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十四五“脑心共患病”常见多发病防治计划、十三五“神经外科复合手术”重点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湖顶尖专家团队计划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的实施

● 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编写了《中国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

● 目前为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的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Brain Sciences特邀编辑,同时还担任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Frontiers系列和Brain Sciences等期刊的审稿人

● 以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身份在Lancet Neurology、Science Bulletin、Rad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Stroke、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和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 参与编写专著2部,获批发明专利5项

任晋瑞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 2015年在北京天坛医院学习脑血管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后在北京宣武医院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进行血管吻合培训

● 目前主要从事各类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烟雾病等)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重点开展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 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先后参与国家863基金资助项目二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国家级论文6篇;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 现任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神经外科质控中心秘书,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委员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