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发布 | 2745阅读

ISC 2025丨陈文伙教授&全球大咖论道:MeVO血管内治疗的未来,路在何方?

陈文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血管闭塞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主要病因,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以开通闭塞血管,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血管内治疗(EVT)在大血管闭塞(LVO)中的疗效已得到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验证,并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对于中等血管闭塞(MeVO)患者接受EV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在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上,三项关于MeVO患者进行EVT的研究——DISTAL、ESCAPE-MeVO和DISCOUNT相继公布,但遗憾的是,这些探索均以阴性结果告终。(推荐阅读:《ISC 2025丨MeVO三大研究震撼发布,结果均为阴性——血管内治疗的谜题与挑战》)如何在患者获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未来的研究中寻求突破?这些问题不仅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议题,也激发了国内同行的更多积极思考。脑医汇-神介资讯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陈文伙教授分享了他的观察和展望。




陈文伙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脑血管病科

我一直也很关注中远端血管闭塞的取栓,应该说,DISTAL、ESCAPE-MeVO和DISCOUNT这三个试验的阴性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但无论如何,对于介入的医生而言,可能对中远端血管闭塞的取栓还是会充满期望


为什么这样说?我个人觉得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三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静脉溶栓在4.5个小时内的病人还是比较多的,静脉溶栓的比例高达50%~60%,以至于15%的病人在上台以后可能就再通了,使得类药物治疗组获得的更大比例,更好地抵消了血管内治疗组


第二个原因,就是其实中远端血管闭塞的取栓再通率,在这些研究中也就是在70%。相比我们现在大血管闭塞85%~90%的取栓再通率还是低了一些,这也会影响整个这个临床的获益当然,试验材料和器材的问题、血管路径的迂曲等等也可能影响再通率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不是每个参研中心把所有的中远端血管闭塞病例都纳入到了试验当中?这也不好说,也许有些很明显能够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病人,可能没有真正的纳入到临床的RCT研究中,或者最终没有进行血管内治疗——比如限于病人意愿,从而导致了最后的阴性结果?


那么,对于这种阴性的结果,是不是意味着血管内治疗中远端血管闭塞就不能进行呢?或者,对于未来,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看到这些研究,不管以前的Meta分析,还是说现在的RCT研究,中远端血管闭塞的致残率还是很高的。可以看到,90天mRS评分0-2占比在50%~60%左右,即有将近一半的病人致残。然后中远端血管闭塞的死亡率,在10%~15%左右。也就是说,尽管我们采取了静脉溶栓、积极的内科药物治疗,但依然还是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未来中远端血管闭塞的治疗还是值得我们再去做进一步的探索。


那到底怎么做?第一个我觉得可能器械还会再进展,因为中远端的血管,尽管这几年有小支架、小的中间导管,但是其实我们知道对于血管路径迂曲的这些病人来说,有时候在器械上还是有欠缺的。所以未来发展更加好的适合中远端血管的器械,来提高一把再通率,还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就是对于中远端血管的MeVO取栓,有一部分是原发性的,有一部分是继发性的,有些有缺血半暗带区,有些没有缺血半暗带区。到底我们怎么样通过影像学,去选择非常合适的病人进行血管的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未来一个研究的方向。比如说我们怎么去区分,它是原发性的MeVO,或是继发性的MeVO,这个MeVO的血管跟他/她的症状是否有相关性?我们能准确回答,可能病人就能获益;反之,那可能就不能够获益。


第三个,复合技术可能未来也很重要,比如在动脉内输入新型或者更好的溶栓药——所谓动脉溶栓,或者结合机械碎栓。那对中远端血管闭塞,药物加碎栓是不是增加了安全性并对血栓的溶解有更好的效果呢,可能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的方向或方式吧!


最后我想说,对于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其实很多病人很少能够在4.5小时内到达医院,那这些病人就无法接受静脉溶栓。尽管我们看到这几个RCT的研究,它们的各个亚组也都没有阳性意义,但那些没有接受过静脉溶栓的、超过时间窗的病人,究竟是通过静脉溶栓获益更大,还是说通过机械取栓获益更大呢?未来也需要做相关的对照研究。




另一方面,就在ISC 2025首日,大会还围绕“远端中等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多远才算太远?”开展了专题研讨会。四位全球卒中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就MeVO患者进行EVT的现有证据、技术挑战、患者选择、影像学评估、取栓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大咖专题演讲精粹




01





<<点击上方视频 查看完整演讲>>


来自西班牙Vall d'Hebron大学医院的卒中神经学专家Marta Rubiera教授带来了《当前远端取栓术的证据(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主题演讲。



Rubiera教授开门见山,指出尽管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认为在筛选后的MeVO患者中进行EVT是合理的,但这一建议的证据级别较低。MeVO是一个严重影响大量患者的问题,即使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



通过回顾现有临床证据,Rubiera教授表示,EVT在中等和近端M2段血管闭塞的患者中的疗效较好,成功再通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好。然而,对于更远端的血管闭塞,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数据依然稀缺。



此外,远端闭塞的患者发生血管穿孔的风险较高,这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Rubiera教授总结道,尽管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EVT可能对功能恢复有所帮助,尤其是在严重卒中患者中,但其是否真正优于最佳医疗治疗,仍然缺乏明确证据。未来的临床试验仍需进一步探索这一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02



<<点击上方视频 查看完整演讲>>


来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David Volders教授带来《选择和治疗MeVO的当前限制因素》主题演讲。



Volders教授首先阐明了大血管闭塞(LVO)与中等血管闭塞(MeVO)之间的区别。由于MeVO影响较小的远端血管,治疗难度较大,通常需要结合血管内治疗。他特别强调了“原发性”和“继发性”远端闭塞的区分,后者往往是由于大血管闭塞的血块迁移或破裂所引起的。



接着,Volders教授讨论了EVT治疗的选择标准。对于影像学评估,一般包括CT和MR血管成像,而多期CT血管造影(CTA)在识别M2段闭塞时,较单期CT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对于临床选择标准,部分研究显示,即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于6分,仍有可能需要EVT治疗。



最后,Volders教授讨论了辅助性静脉溶栓(IVT)在MeVO治疗中的作用,指出尽管IVT在MeVO中的疗效已被证明优于大血管闭塞,但具体如何使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而言,他强调目前对于MeVO的治疗标准尚无统一共识,影像学选择和临床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继续探索和优化MeVO的治疗标准仍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03



<<点击上方视频 查看完整演讲>>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Thanh Nguyen教授带来《MeVO技术考量因素》主题演讲。



Nguyen教授探讨了MeVO的解剖特点、治疗挑战及不同取栓技术的比较。由于MeVO涉及的血管直径小(0.75-2mm)、壁薄且迂曲,使得介入治疗难度较高。



Nguyen教授强调,首通效应(First-Pass Effect)对MeVO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成功的首过取栓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改善预后。



取栓技术方面,Nguyen教授指出,支架取栓比单纯抽吸取栓具有更高的再通率,但可能导致血栓滚动、滑移或碎裂,而支架+吸引联合取栓则在提高独立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表现更佳。球囊引导导管(BGC)在MeVO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可能受一线取栓技术的影响。周期性抽吸技术可更快、更彻底地清除血栓,但临床数据仍较为有限。



总的来说,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球囊引导导管和周期性抽吸技术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为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改善空间。



04



<<点击上方视频 查看完整演讲>>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effrey L. Saver教授带来《未来方向-远端取栓术注册研究-结果评估-RCTs》主题演讲。



首先,Saver教授强调了临床注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据整合和患者筛选方面。当前的MeVO研究注册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跨国注册研究,并统一数据标准以便整合。



关于结果评估,Saver教授指出,目前使用的mRS评分可能无法全面反映MeVO患者的康复情况,尤其是认知功能。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认知评估手段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功能恢复。



在随机临床试验方面,Saver教授认为通过改善患者选择、治疗时效性和试验设计,未来依然有望突破现有瓶颈。此外,避免选择偏倚和使用更精确的统计模型也是提升研究成功率的关键。



总之,尽管MeVO治疗仍面临挑战,但通过优化治疗技术、完善患者选择和研究设计,未来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花絮:现场调查环节


在本次研讨会上,参会者们进行了4轮互动投票,以下是投票结果的总结:


Q1
在贵机构,目前是否正在进行MeVO取栓术?

常规进行(19%)


根据具体情况(69%)


很少/从不进行(12%)

Q2
在贵机构,哪些血管被认为是MeVO取栓术的潜在靶血管?(多选)?

远端M2(90%)


M2-M3交界处/M3(59%)


P1(56%)


P1-P2(37%)


A1(47%)


A1-A2(30%)

Q3
在贵机构,MeVO取栓术的首选技术是哪种?

吸引取栓术(51%)


支架取栓术(3%)


支架-吸引联合取栓术(46%)

Q4
在贵机构,如果患者符合标准,您现在推荐MeVO取栓术的可能性有多大?

常规推荐(11%)


根据具体情况(86%)


很少/从不推荐(4%)













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ISC官网

(具体解读日程请关注后续推送内容)

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3796内容1049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