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2岁。
主诉:因头痛4天入院。
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头痛/头晕,在当地诊所诊治,效果不佳,感头痛加重赴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2024-7-10)
检查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转入我院;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前交通动脉瘤。进一步行支架辅助动脉瘤介入栓赛术。
术前造影
2024-07-12脑血管造影提示前交通可见3.5mm*2.6mm囊状动脉瘤,基地宽,累及A2起始段;对侧大脑前缺无。
2024-07-15 急诊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首先将一枚4.0mm*23mm ETP2支架横跨动脉瘤,然后送入3.0*6cm、2.5*4cm、2.0*3cm、1.5*3cm、1.0*2cm、1.0*2cm弹簧圈进行栓塞。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意识清楚,四肢活动自如;常规口服双抗治疗。
术后CT
2024-7-16 CT
术后第四天患者精神差,诉头痛/头晕加重,无肢体活动障碍,急诊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枕叶颅内血肿及额颞顶叶自发性硬膜下血肿。
2024-7-20 CT
栓塞术后4天意识加重
2024-7-21 CT
停用双抗1天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无加重,颅内血肿无明显增加。
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半量氯吡格雷,动态观察,复查头颅CT,提示颅内血肿未见明显增加,且患者未继发脑梗死。意识障碍无加重,继续加强脱水/补液及支持治疗。
治疗过程患者继发颜面部抽搐发作,意识障碍无加重,脑电图检查。
支架辅助术后十一天保守治疗,继发癫痫小发作脑电图检查,未提示明显癫痫病灶。
再出血后保守观察期间
术后第十四天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急诊复查头颅CT(2024-7-31)。
提示患者脑肿胀加重,脑中线明显左偏,大于1.5cm,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图片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程顺利,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半量氯吡格雷。
术后8月1日CT
开颅去骨瓣术后
开颅去骨瓣术后28天
近30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提高弹簧圈栓塞的安全性、精准性和致密栓塞率,不同微导管和弹簧圈的设计既有标准化,又各有特色,生物修饰圈的出现更丰富了弹簧圈的设计理念。针对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技术和支架辅助技术的出现,促进了颅内球囊和支架的快速发展。支架辅助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颅内支架的快速发展。
支架辅助术后口服双抗治疗目前还未有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术后再出血的治疗也只能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抗凝药物治疗计划及手术/治疗方案。
ISAT研究结果发表后的20年,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技术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精准评估出血风险、制定安全的治疗策略、预测神经介入治疗效果、减少放射暴露。
唐宗椿 主任医师
宝鸡高新医院副院长,脑科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
•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 宝鸡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创伤分会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抗癌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联盟专家团成员
王保江 副主任医师
宝鸡高新医院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
•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三陆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2年,为神经外科骨干成员,现任科室血管组组长
• 擅长脑外伤、脑出血及重症患者的诊治、手术及抢救工作,对于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抢救及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00余例,独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500余例
• 200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2012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
• 现任陕西省保健协会脑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神经介入委员会会员,宝鸡市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曾在专业领域期刊发表论文五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