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发布 | 173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通桥•凤鸣麟出】麒麟FD治疗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一例

戴冬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前言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瘤内栓塞提供了新的理念,治疗策略转至重建载瘤动脉并促进动脉瘤的愈合。通桥麒麟FD是国内首款远端闭合设计的密网支架,由铂金芯镍钛丝编织而成,通体显影,近远端各3个显影点,3.5mm及以下直径规格可通过21系列微导管释放。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新的方案选择。


 /  /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动脉瘤栓塞术后2月余。


现病史:因自发性SAH本院行“脑血管造影+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影像信息





➢ 术前CT


➢ 术前造影

造影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开口于瘤体下部,瘤底部有破裂小泡。


对侧造影,压颈后可见前交通开放,但有明显成角,右侧也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循环未见基底动脉尖。



术前讨论





➢ 术前诊断:

1.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栓塞术后;

2.高血压病。


➢ 拟手术方案:

后交通动脉瘤意向性栓塞术&麒麟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术中器械





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0*35mm
弹簧圈 1.5mm*4cm、10mm*30cm、7mm*30cm、5mm*20cm、4mm*12cm、4mm*8cm、3mm*8cm
27系统微导管
17系统微导管
6F 中间导管
微导丝
长鞘



手术过程





双微导管栓塞,一根超选至破裂小泡(小圈栓塞),另一根意向性栓塞(流出后交通通道)。


继续意向性栓塞,填入弹簧圈 7mm*30cm、5mm*20cm、4mm*12cm、4mm*8cm、3mm*8cm、1.5mm*4cm,后交通通道完整保留,破裂小泡不显影。


二期载瘤动脉植入4.0*35mm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流,支架实现远端锚定,缓慢释放支架,逐步释放微导管张力,使支架充分贴壁。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近端位置满意,支架全程打开贴壁良好。


支架充分贴壁后,PCoA通道血流未受到任何影响。


术后即刻,整个支架通体显影,贴壁良好,血管得到了很好的重塑,动脉瘤完全不显影。



术者体会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通体显影,远端闭合设计,对血管损伤小,打开更容易,近远端30°- 45°喇叭口,贴壁性好。具有良好的推送性和贴壁性,稳定的金属覆盖率和网孔密度,是一款安全、有效的新型血流导向装置。



术者简介






戴冬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行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东方航空首席医疗专家。

临床擅长脑动脉瘤及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及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综合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外血管搭桥血运重建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等,熟练掌握各种脑血管病微创介入和神经外科开放手术以及复合杂交手术,以Sub-PI承担和参与国内多项RCT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基金及省市级基金等7项。发表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0余篇以及柳叶刀、新英格兰署名文章,并参编专著及教材6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介入之音”中国神经介入大赛动脉瘤组冠军以及全国总决赛冠军。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