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普微森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作为普微森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本期为大家分享南京市第一医院施洪超主任团队带来的普微森导引导管辅助治疗创伤性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的急诊处理病例,下面为您精彩呈现。

病例
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刘**,男,32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5.5小时”于2019年6月26日入院。既往有阑尾切除术史。发病当天03:00车祸致头面部挫伤,至外院急诊外科处理。约15:00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遂急来我院就诊,20:30到院,予查头颅CT排除出血,考虑急性脑梗塞。
查体情况

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11分。
术前影像

ASPECTS评分:8分

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初步诊断
1. 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系统);
2. 头面部外伤;
3. 阑尾切除术后。

治疗
经过
手术评估
手术过程
术后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术中
体会
支架取栓和抽吸疗效相当[1-3],同时指南推荐首选支架取栓,在临床实践中,首选何种方式要根据病人的血管解剖特点、病变部位、血栓负荷等综合因素考虑。
对于串联病变,逆行还是顺行开通要个体化分析。对于代偿良好的患者,逆行开通或许是更优选择。
普微森导引导管是一款性能极佳的国产中间导管,良好的通过性使其能顺利到达M2段血栓部位。优秀的抽吸力及抗折性在遇到大负荷血栓和不适合取栓血管时也能从容应对。该病例中普微森导引导管直接抽吸作为支架取栓的“补救措施”顺利“完成任务”。

术者
简介
施洪超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示范高级卒中中心神经介入组组长,南京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卒中学组副主任委员。
黄石 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熟练掌握缺血神经介入治疗流程及操作。
参考文献
[1] Contact aspiration versus stent retriever front-line for recanalis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ASTER trial [J]. J Neuroradiol, 2017, 44(2): 71.
[2] ADAPT FAST study: 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 pass technique for acute stroke thrombectomy [J]. J Neurointerv Surg, 2014, 6(4): 260-264.
[3] Comparing different thrombectomy techniques in five large-volume centers: a 'real world' observational study [J]. J Neurointerv Surg, 2017, 10(6): 525-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