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科脑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4-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然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即使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仍然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尽管目前胶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但随着对胶质瘤领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患者总生存期在不断延长。
2020年1月4日,第一届默沙东肿瘤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与会期间,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赛克教授担任采访主持,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江涛教授接受神外资讯专访,畅谈脑胶质瘤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也是目前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作为国内胶质瘤的资深专家,请毛颖教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胶质瘤治疗的发展历程。
毛颖教授:

江涛教授:

毛颖教授:
江涛教授:

请问毛教授,您认为未来脑胶质瘤治疗研究热点将集中在哪些方面?
手术加放化疗是常规标准的治疗方法,但短期内很难使患者的获益得到重大突破,我认为将来胶质瘤治疗的突破可能来自于新的理念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大脑,尤其大脑的免疫系统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找到适合的靶标来调节大脑的免疫系统,因此,免疫治疗将是研究热点方向之一。同时,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过程中也会找到一些分子靶标,有可能成为我们靶向治疗的靶点,相信这会是另一个研究热点方向。
江涛教授:
毛颖教授:
江涛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兼西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首任会长,上海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中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上都有业界公认造诣。先后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和“医学领军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万人计划”。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013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首任组长。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诊教授、党支部书记。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从事神经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
临床专长:胶质瘤的综合治疗、颅底肿瘤手术治疗。
基础研究方向:胶质瘤干细胞耐药机制及新型靶向药物研发。
主持及参与各类基金8项,完成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在研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3篇,参编英文书籍章节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