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布 | 653阅读

【创智先锋】文献解读:驯服外视镜:为期一年的前瞻性实验室培训研究

神外资讯

达人收藏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术中可视化工具——3D外视数字手术显微镜。与传统的手术显微镜相比,卓越的人体工程学舒适度、清晰的图像质量和放大倍率、拓宽的手术视野以及增强住院医师在手术过程中的体验被认为是其主要优势。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用一种全新的、具有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操作方式的手术显微镜来取代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经过验证的质量和不断发展的技术的工具,可能是一个挑战。一些研究指出,目前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仍存在未知的学习曲线。


2023年6月,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João M. Silva教授等研究者在Acta Neurochirurgica期刊发表一项研究,名为《驯服外视镜:为期一年的前瞻性实验室培训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培训计划期间的几个时间点,重复标准化测试任务,观察为期一年的主动培训对使用外视镜的显微外科技能的影响。



01

研究方法


两名无3D外视数字手术显微镜操作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在12个月的时间内,分别于2月、7月和11月进行相同的测试任务。在测试任务期间,两名参与者均在实验室使用外视镜,并在临床手术中进行日常辅助。每个测试部分在一周内重复相同的任务10次。共完成60项测试任务,每项30项。测试任务包括使用3D外视数字手术显微镜解剖和获取鸡翅第二段的尺动脉和桡动脉。


每一段解剖都被记录在视频中,并由两名独立的评估者分析。我们测量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几个指标,以评估解剖和操作外视镜系统的手工技能(表1)。


图1. 实验时间轴。


图2. 使用3D外视镜时的摆位准备。术者坐着,水平看着眼前放置的4K 3D显示器。地板上的脚踏与显微镜一起使用,在手术室进行实验解剖任务时。外视镜的工作距离接近250-300 mm。


图3. 从鸡翅的第二部分获取尺动脉和桡动脉的解剖技术。a用剪刀作牵开器。b使用剪刀来分离。c使用剪刀来提拉。d用剪刀当裁纸刀。e拉伸组织。F分离。g撕裂。h切割。i动脉的骨骼化。


表一. 实验分析指标。

02

研究结果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手术的解剖时间明显缩短,平均34分钟(SD 5.96)比26分钟(SD 8.69)(表2)。在培训结束时,两名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利用更多可用的功能,更有效地使用外视镜。分离时间与我们用于评估工作流程的几个因素相关:聚焦、变焦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或重复的手动动作、分离血管的操作技术、器械的处理以及将它们用于多种分离目的(拉伸、切割和分割)。


表2. 视频分析结果。

03

讨论


手术室并不是使用一种新的手术系统来初步获得和改进手术技能的地方。外视镜新用户的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需要基于模拟的培训。


技术上的改进一方面来自显微外科手术技巧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对外视镜更好的处理。我们的测试对象都是使用外视镜的新手,但都有多年的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我们的结果表明,即使是具有显微外科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将从长期的实验室实践中获益,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显微外科技能。


我们分别分析了关于外视镜使用的指标,如变焦、放大、失焦和失去视野(图4)。有趣的是,尽管外视镜在治疗结束时被操作得更多,时间缩短了。培训期间。随着经验的增加,参与者更经常地在术野周围移动外视镜,他们使用更高的放大倍率,他们更能保持焦点。到实验结束时,大部分的动作都是使用脚踏板控制进行。在试验结束时,放大的使用频率较低,因为两名参与者在整个解剖过程中都保持较高的放大,而不是反复放大和缩小。


图4. 外视镜使用指标。


在显微手术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几个有趣的模式(图5)。随着参与者学会如何更快速地直接到达目标,重复动作的数量和寻找夹层进入区域的尝试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技术水平和信心的提高,解剖策略向更高效的方法转变,钝性分离被锐性分离取代。这也反映了器械使用的多功能性。在试验结束时,显微剪刀被更积极地用于多项任务,较少用于简单的切割,但较多用于分割、分离和提拉。最大变化是增加如裁纸刀式操作显微剪刀的次数,这意味着更少的实际切割操作、小梁组织的处理操作和使用镊子作提拉操作。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显微技能的提高、对器械能力更多的信任以及对实时复杂动作更大的信心。


图5. 解剖策略的变化。

04

研究结论:


长期、连续、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从显微镜转换为外视镜的显微外科手术技能的培养是有效的。随着训练的进行,显微操作变得更加高效,显微器械的使用也更加灵活。


创智先锋专栏介绍


创智先锋”创新案例分享专栏专为神经外科医生开辟,基于以全新3D数字外视显微技术为代表的医疗创新技术,收集全球、全国“创智先锋”们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优秀医学创新案例进行宣传与分享。包括但不仅限于临床文献、术式创新、医工创新等创新案例形式,也欢迎各位“创智先锋”们的踊跃投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