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发布 | 980阅读

脑干小脑腹侧进展性硬膜下血肿2例丨 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97期)

龙连圣

浙江湖州市南太湖医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第97期,由湖州解放军第九八医院神经外科章元、吴钟华、龙连圣带来的:脑干小脑腹侧进展性硬膜下血肿2例,文末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专家组”委员刘劲芳教授对病例作出了精彩点评,欢迎阅读、分享。




精彩点评


湖州98医院神经外科龙连圣主任提供了2例颅脑创伤后SAH的病例。两个病例虽然结局不同,但是在诊治过程中都进行了血管造影及多模态的监测,从而对患者进行了精准救治。


1. 颅脑创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既往有血管疾病或曾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有关。此两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合并慢性疾病,具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在病史的询问过程中,需要鉴别患者是脑血管病所致的创伤,还是创伤所致的颅内出血。

2. 对于迟发的或/和难以解释的SAH或颅内出血,强烈推荐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尽管早期血管造影阴性,出血仍可以在伤后的数周甚至数月发生。对于可疑发生的血管损伤,推荐在伤后的2-3周再次进行血管造影。

3. 第一个病例DSA的最后一张仍有动脉显影,因此诊断为静脉性出血的依据仍然不足。虽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动脉瘤,仍不能排除动脉性出血。颅脑创伤后的静脉出血可能因为受伤当时静脉撕裂,也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增高所致。颅底动脉出血更有可能导致患者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恶化。

4. 此两例患者均采用了脑室型ICP探头,达到了监测和治疗颅高压的双重目的。采用床旁TCD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指导了防止脑血管痉挛药物的应用,值得学习。


刘劲芳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