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挑战
流行病学数据:
HICH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治疗策略的“三难选择”
保守治疗?
困境:对于中等量(20-40ml)血肿,药物保守治疗虽无创,但血肿吸收缓慢,长达数周。
挑战:在漫长的吸收期内,血肿的毒性作用和占位效应持续存在,可能错失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开颅手术?
困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虽能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但手术创伤巨大。
挑战: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对脑组织的牵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患者耐受性差,尤其对高龄、基础病多的患者风险极高。
微创穿刺?
困境:创伤小,但传统穿刺引流常被视为 “盲穿”。
挑战:定位不准可能导致血肿清除不彻底;徒手操作易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区;止血困难,存在再出血风险。
手术技术的关键瓶颈
精准度之困:如何在没有神经导航的常规手术中,实现一次穿刺即到达血肿腔的“靶心”?徒手操作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
可视化之困:如何在最小创伤的前提下,获得清晰的术野,确保血肿彻底清除并能找到活动性出血点进行可靠止血?
个体化之困:每位患者的血肿形态、位置、脑结构都独一无二,标准化手术方案难以实现“因人制宜”的最优治疗。
综上所述,HICH的治疗正需要一种能够同时解决 “精准定位”、“直视清除” 和 “个体化设计” 这三大核心挑战的新技术。
由此,将3D打印导板的精准与神经内镜的可视化优势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手术方案。
核心技术详解——我们是如何做的?
随着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对三维成像技术的强烈需求及3D Slicer软件在国内推广应用,3D Slicer软件也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应用,三维成像沟通病情、血肿及肿瘤的精准定位、手术规划、功能神经外科中的血管及神经重建和融合,虚拟及增强现实投影、医学临床教学等等。一批卓越的神经外科医师根据临床需要进一步开发软件编程与计算机完美结合,让我们有幸享受到科技的魅力,让我们分享一下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可视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影像系统下载薄层CT或CTA DICOM数据,将DICOM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使用3D-Slicer重建三维图片。
第二步:去除背板,进行三维重建血肿,计算血肿量为45.22ml,依照2019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有手术指征。
第三步:穿刺路径规划( 原则最短、安全、有效路径)
1. 通过3D软件初步规划穿刺路径。
2. 重建血肿与纤维束 经额穿对大脑纤维束损伤最小。
3. 对血管与血肿、纤维束的三维分割与重建,穿刺时避开血管。
4. 进行血管、血肿、颅骨、重要功能区(如中央沟)的三维分割与重建,清晰显示血肿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规避穿刺路径上的血管,确保手术安全。
第四步:面具的制作→穿刺导板形成。
第五步:导出的导板文件进入3D打印机打印穿刺导板,消毒后手术备用。
第六步:手术操作流程。
1. 麻醉与体位:全麻,根据血肿位置摆好体位。
2. 导板固定:将消毒后的导板在患者头部对应位置精准贴合固定。
3. 精准穿刺: 沿导板导向管,直接切开头皮、钻孔,建立直达血肿的精准工作通道。
4. 内镜下血肿清除: 置入可视神经内镜,在清晰视野下进行血肿反复抽吸清除。
5. 术后处理: 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技术优势总结
极致精准:将虚拟手术计划1:1复刻到真实手术中。
最大安全:术前规划避让重要血管、功能区、大脑镰、窦汇,术中物理导板避免反复穿刺,极大降低医源性损伤。
高效微创:切口小(约2-3cm),骨孔小,手术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高。
简化流程:降低了对术者徒手穿刺经验的依赖,学习曲线缩短,易于推广。
个性化定制: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最佳手术方案。
病例分享
患者信息:患者林**,老年男性,因“呼之不应7小时余”入院。
查体:GCS评分8分,右侧肢体偏瘫。
术前影像:
CT平扫: 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血肿形成,大小约7.3cmX2.9cmX5.5cm,出血量约60ml,周围水肿;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约1.0cm。
三维重建:展示血肿、血管及规划路径、导板设计的融合视图。
术后CT平扫:显示血肿清除满意,患者神志清楚,遵嘱,右侧上肢偏瘫,右侧下肢时有伸屈活动。
临床转归:患者术后5天,意识好转,肢体肌力较前改善。
临床转归:患者术后10天,意识好转,肢体肌力较前改善。
疗效分析:3D打印导板辅助可视内镜手术VS传统穿刺及开颅对比,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少, 血肿清除率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感染等), 预后良好。
讨论与展望
3D打印导板辅助可视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的完美体现。我们的体会是: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手术精度与效率,更重构了脑出血治疗的“安全边界”——通过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可视化操作、术后快速康复的闭环管理,让更多患者在微创条件下保住神经功能,重返正常生活。未来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专家简介
杨光勇 主治医师
嵩明县人民医院
● 神经外科*创伤外科主任,主治医师
● 云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先后到43医院骨科及急诊ICU、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在创伤患者的救治、常见四肢骨折、脊髓脊柱损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面,具备卓越的专业技能
![]()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