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与前循环缺血性率中相比,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预后差。其中,有9-33%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可直接影响后循环的灌注,狭窄部位的易损斑块或血栓有可能脱落进入椎基底动脉,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管内治疗手术安全性高,但球囊血管成形术与裸支架成形术病变处再狭窄风险较高。
药物洗脱支架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等药物,当支架置入病变部位后,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缓慢释放至血管壁组织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降低病变部位再狭窄率,为椎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期“术”说卒中由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晋永强教授分享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在急诊椎动脉闭塞开通的应用。
01
01
患者女性,76岁。
现病史:头晕、左侧肢体活动无力6小时入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类风关病史,长期口服降压及激素。
入院查体情况:神志嗜睡,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巴氏征(+)。
02
急诊头颅CT:未见明显新发病灶。
急诊CTA提示:
初步诊断: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or后循环 大血管or非大血管。
治疗预案:从急诊头颈CTA检查来看,患者左侧椎动脉是急性闭塞,但因条件受限,无法行急诊头颅MRI检查,从临床症状来说,目前无法确定,急性脑梗死责任病灶位置,与家属沟通相关细节后,家属同意急诊行脑血管造影备血管内治疗。
药物准备:替罗非班、其他药物为常规抢救配备药物。
术中涉及器械
6F 长鞘
5F 115cm中间导管
0.014inch微导丝
2.5mm*15mm、3.0mm*15mm球囊
3.5mm*1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
03
1
DSA影像显示左侧椎动脉急性闭塞,其他颅内大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
拟行左侧椎动脉闭塞开通,术中需谨慎血栓逃逸事件。
2
治疗前右椎造影图像:
3
术前左椎造影图像:
4
中间导管负压下抽吸上行至V1远端(注意,有新鲜血栓存在,抽吸可减小栓子逃逸概率)。
5
微导丝+微导管通过闭塞段,微导管造影,确认真腔及闭塞节段。此处操作与取栓操作相同,但仍注意保护远端基底动脉。
6
使用2.5mm*15mm及3.0mm*15mm的球囊扩张后,血管形态显现。此时,需时刻注意远端基底动脉的状况,同时,替罗非班及时使用,是防止血管再次闭塞的关键。
7
造影见管腔内,还有一些附壁血管存在可能。在操作过程抽吸导管的使用很重要,开通血流时的负压抽吸能极大程度降低栓子逃逸可能。
8
沿导丝将3.5mm*1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送到目标位置,确认定位准确后,以骨性标志为参考,缓慢加压释放支架。复查造影,形态完全,基底动脉颅内血流完美。
9
下拉导管,血管整体形态完整。
药物治疗:替罗非班使用48小时后,桥接常规双抗治疗,余治疗为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
随访:术后,患者神志转清,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经过半月的药物治疗及积极康复,出院时基本未留下后遗症。
治疗体会
此患者因既往存在金属植入物,无法行头颅MRI检查。所以给此次事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结果来看,手术的效果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从术者通过微导丝的手感来看,基本已经判断本次闭塞为动脉硬化所至,故未使用取栓支架,但如果再来一次,必须要做的话,术者会选择先用取栓支架拉一次,中间管过狭窄闭塞段,再将远端释放一枚保护伞,可能会更有效地保护基底动脉的远端,让本次手术更加安全。
术者简介
晋永强
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
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组组长,副主任医师
曾先后进修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动脉神经介入及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技术
马鞍山脑血管病卒中联盟委员
马鞍山脑心同治分会委员
2021年安徽省卫建委海外研修项目学员
2025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研修学者
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研修学者
专长: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颅内外支架植入术,急诊取栓,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END-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