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3日发布 | 485阅读

极曜病例荟第二期 | 王亚朋教授:TTM在aTAAD合并ABI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王亚朋

南京鼓楼医院

王东进

南京鼓楼医院








前言

在世界范围内,心脏骤停、颅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卒中等疾病面临因神经损伤而导致的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挑战,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作为脑保护的有效疗法,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目标温度管理疗法是一种疗效确切但技术严苛的干预措施,临床上要求“快速降温”、“稳定维持”、“精准可控”、“缓慢复温”。通过全疗程控制核心体温,减缓患者的代谢、降低耗氧,从而减轻细胞损伤,保护组织。


作为全球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领域的领导品牌,极曜™ Arctic Sun 5000目标温度管理系统已于2022年在中国正式上市,提供核心体温精准控制的非侵入式解决方案。该系统精准控温、智能高效、安全无创,以体温闭环反馈调节为基础,对患者的降温时间、降温深度、体温持续时间、体温波动和复温速率等参数进行精准控制,是脑保护治疗中的一项便利工具,助力开展高质量的目标温度管理规范化治疗。《美国神经重症协会指南》及《中国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等国际指南及国内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极曜™ Arctic Sun 5000目标温度管理系统来进行TTM治疗。


本期为大家带来南京鼓楼医院王亚朋教授“TTM在aTAAD合并ABI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的精彩病例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分享,交流探讨!







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病例分享视频




患者情况

男性,42岁,突发胸痛半意识障碍6h;
现病史:突发胸背部撕裂性疼痛,伴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具体治疗不详;
生命体征:HR 80次/分;

四肢血压:左上79/55mmHg,右下95/55mmHg,左下测不出,右下193/79 mmHg;



病例回顾




患者从急诊室转入CCU:患者躁动,痛苦面容,心率快,血压进行下降;


主要诊断:
主动脉夹层(A型)
心源性休克
心包积液
急性脑梗死
昏迷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头颈CTA的解读

1
内动脉(ICA):L-C1完全闭塞;右侧颈总动脉可见线样低密度影;
2

锥基底动脉:左侧锥动脉重度狭窄,起源于主动脉弓;大脑后动脉起自同侧颈内动脉;

3

左颈总动脉管腔重度狭窄;

4

左侧大脑顶叶、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片状低密度,考虑脑梗死;




主动脉CTA的解读

A

升主动脉起始至腹主动脉水平见双腔影;

B

累及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髂总动脉;

C

腹腔干及左肾动脉骑跨真假腔,右肾动脉起自假腔;




围术期脑功能监测

01

aEEG:双侧对称,连续背景;

02

SE:<60;

03

相对频带能量:左侧ð高于右侧;

04

α变异:左右侧大脑均差;


急诊手术

手术名称: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全弓置换(左锁骨下支架植入);


术中见:心包腔内大量血性心包积液伴新鲜血块,升主动脉扩张,最大直径约6.0cm,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大弯侧,近端累及主动脉窦部,远端可见降主动脉累及;左颈总动脉内夹层伴血栓形成;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


CPB:214min;X-Clamp:176min;DHCA:44min22℃

手术治疗经过:





思考


①对于术前合并昏迷的患者术后能否取得良好预后?
②如何对患者脑功能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③围术期的脑保护如何开展?




Post-qEEG监测


术后:温度维持在36℃
01

aEEG:双侧对称;
02

RBP:右侧ð明显高于左侧;
03

SE:50-60;
04

α变动:高于术前;




思考


①术前左侧脑梗,现在?
②病情恶化吗?



生命体征:
T36.5℃,循环需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GLS:2+T,无自主呼吸;
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4.0cm,无对光反射。


急诊行头颅CT:
右侧额顶叶及左侧额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大横截面5.4cm×3.5cm;
左侧额顶枕叶及右侧枕颞叶脑梗死;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中线:左偏;


手术治疗经过

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



生命体征:
T36.5℃,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GLS:2+T,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4.0cm,无对光反射。


国内外经验




国内外——aTAAD术后CC

Circulation. 2013;127:2031-7.
J Am Heart Assoc. 2020;9:e015060.
Ann Vasc Surg. 2021 Aug 22;S0890-5096(21)00534-3.


aTAAD合并昏迷的手术时机

鼓楼经验:
1

回顾我中心1488例aTAAD;

2

术前脑缺血是导致术后死亡和脑部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3

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4
术前缺血大于12.75小时,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文献报道:
1

合并昏迷超过3小时,手术禁忌;

2

昏迷时间窗,研究报道不一;

3

颈内动脉闭塞,预后极差;

鼓楼:术前合并脑缺血的aTAAD处理流程


1. J Thorac Dis. 2021 Mar;13(3):1403-1412;

2. Ann Thorac Surg,2005,80(1):72-6;

3.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1 Sep;162(3):735-758.e2.

4.Ann Thorac Surg. 2021 Aug;112(2):501-509.


国内外——目前争议

1

Whether手术指证?

2

When手术?

3

How手术?

4

How降低术后CC?

5

How改善术后CC预后?

J Thorac Dis. 2021 Mar;13(3):1403-1412.

2021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AATS) Expert Consensus


TTM探索



TTM治疗

鼓楼医院心胸外科ICU——TTM



TTM的启动时机,降温的目标温度,速率,联合用药情况的记录(镇痛/镇静/血管活性药)


低温治疗难点

鼓楼医院心胸外科ICU-TTM



综合治疗效果



经验总结

设备使用感受

降温精准;

温度曲线回顾方便;

复温速度恒定;

可降低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专家简介



王东进 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政主任、江苏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鼓楼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诸多荣誉。荣获2019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称号、2018度中国好医生好护士月度人物荣誉称号;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好市民、感动南京2019年度人物、南京医科大学名医、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京市政府)等诸多荣誉

王亚朋 主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胸外科博士研究生,师从王东进教授

目前第一作者发表SCI 3篇,中文期刊3篇

主要研究方向主动脉A型夹层围术期脑功能监测和治疗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创建于1953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心胸外科之一,目前是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卓越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卓越中心)、全国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肺血管病专病中心培训基地,是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唯一的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南京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大学心胸血管疾病研究所,全国、江苏省心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南京大学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及江苏大学博士、硕士授予点。位列2020年度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榜省内第1位,位列2021年度及近五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专科榜全国第12位。



往期回顾





极曜病例荟第一期 | 冯光教授: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标温度管理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由AI智能生成
  • 1. 
    在aTAAD合并ABI围术期,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TTM的启动时机、降温目标温度、速率以及联合用药(镇痛/镇静/血管活性药)的选择?
  • 2. 
    对于术前合并昏迷且存在脑缺血的aTAAD患者,如何准确评估脑功能以预测术后预后?
  • 3. 
    在aTAAD合并昏迷患者的围术期脑保护中,除了TTM,还有哪些潜在的治疗手段可以联合应用?其协同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