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8日发布 | 670阅读

慧眼视介丨Onyx18栓塞颅内巨大动脉瘤

李聪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本期神介资讯慧眼视介”专栏为大家带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聪慧教授的Onyx18栓塞颅内巨大动脉瘤,欢迎阅读、分享!


病史简介

1.女61岁,间断性头痛2年加重半年,右眼活动障碍2月入院。


2.查体:神清语利,四种活动正常,右侧眼睑下垂,眼球基本固定,右侧面部感觉麻木。

2.头CT:右侧海绵窦占位病变。

3.既往体健。


头CT可见动脉瘤部分突出海绵窦进入硬膜下


造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动脉瘤大小约32mmx14mmx12mm




手术预案

  • 覆膜支架Willis

  • 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

  • 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

  • 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Onyx18

  • 搭桥后闭塞载瘤动脉

  • 压颈代偿完全后闭塞载瘤动脉


制定方案

综合考虑各个预案的利弊


结合 1.患者要求

        2.术者经验

        3.家庭经济条件

最后选择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Onyx18栓塞动脉瘤


巨大动脉瘤内成袢超选远端血管是个难题


花费1个多小时超选成功,Headway21到位,如何解袢需要小技巧(在此感谢武汉中心医院陈文教授提供的简单易行方法)


解袢技巧:1.首先把微导丝撤到动脉瘤近端,固定微导丝。2.微导管微导丝整体回撤一段,微导丝重新上到动脉瘤近端。3.再整体回撤一段,再把微导丝上到动脉瘤近端。4.如此重复几次当看到微导管头端前跳,表示瘤腔内袢完全解开,无须旋转微导管或微导丝。


另外Echelon10和Headway17到位,分别备填圈和注胶


弹簧圈编织成笼(4枚3D Axium25x50),并释放3.5x20LVIS支架,为注胶做准备


先从动脉瘤一端开始注胶


逐渐扩展,控制速度,不易太快也不易太慢,勤造影观察


调整管头位置,继续注入(共5支Onyx18)


最后正侧位


术中XperCT


术后第一天CT


术后第12天CT,查体:神清语利,四种活动正常,其余查体同术前状态。痊愈出院


手术感悟

1.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仍是难点之一,综合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是最佳选择。


2.Onyx18栓塞颅内动脉瘤经济可靠,但如何控制风险是关键,为了防止胶的溢出用球囊辅助注胶是常用方法,但球囊并不能完全阻止胶的外溢和逃逸,并且瘤颈部位裸露的胶更易诱发血栓,所以有支架辅助会更安全。但没有球囊的保护单纯用支架是否可行?胶是否会通过支架网孔进入血管腔内?从术者72例此类手术的经验来看,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是用球囊辅助时出现过几例胶溢出到血管腔。


3.注胶过程中管头的位置非常重要,尽可能深入瘤顶部,胶从内向外扩散。一般不调整管头位置,因为胶的包裹,拉微管张力较高时,管头很容易脱出。但动脉瘤巨大时需要调整管头位置,从深部向瘤颈处调整或预置多管交替来注胶。


4.大型或巨大动脉瘤栓塞术后会出现持续性头痛1~2周,甚至更长,用Onyx18栓塞动脉瘤同样如此,可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激素3~5天,必要时镇痛。


5.围手术期的抗凝抗聚同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手术。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01026145226.jpg

李聪慧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河北省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候任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国内首次报道微导管成袢技术栓塞特殊角度脑动脉瘤,熟练使用Onyx18栓塞颅内动脉瘤,创新性拓展神经介入电凝技术、意向性栓塞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开创性使用编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及慢性闭塞再通。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
由AI智能生成
  • 1. 
    在使用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Onyx18栓塞颅内巨大动脉瘤时,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制定最佳方案?除了患者要求、术者经验和家庭经济条件外,还有哪些关键因素?
  • 2. 
    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内成袢超选远端血管这一难题,除了文中提到的解袢技巧,还有哪些潜在的技术或方法可以提高成功率?
  • 3. 
    在Onyx18栓塞颅内动脉瘤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注胶速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避免胶的溢出和逃逸?有哪些量化的指标或监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