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发布 | 109阅读

【最AI解读】垂体偶发瘤的手术决策与临床管理核心要点——基于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指南(2025)

垂体学会国际偶发瘤共识组
出处: Nat Rev Endocrinol. 2025 Oct;21(10):638-655.
达人收藏
原作出处:

Fleseriu M, Gurnell M, McCormack A, Fukuoka H, Glezer A, Langlois F, Schwartz TH, Greenman Y, Agrawal N, Akirov A, Bancos I, Capatina C, Castinetti F, Catalino M, Christ-Crain M, Das L, Drincic A, Freda PU, Gadelha MR, Giustina A, Hanzu F, Ho KKY, Isand K, Mallea-Gil S, Mamelak AN, Marcus HJ, Uygur MM, Molitch M, Nachtigall LB, Nowak E, Pereira AM, Pineyro MM, Shafiq I, Syro L, Takahashi Y, Varlamov EV, Vila G, Zada G, Karavitaki N, Melmed S; & The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Incidentaloma Consensus Group. Pituitary incidentaloma: a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 statement. Nat Rev Endocrinol. 2025 Oct;21(10):638-655. doi: 10.1038/s41574-025-01134-8. Epub 2025 Jun 24. PMID: 40555795.


原文由垂体学会国际偶发瘤共识组(The Pituita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Incidentaloma Consensus Group)名义共同撰写并发表于《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以下为AI解读,旨在提炼与神经外科医生临床决策相关的关键信息——重点聚焦手术指征、术前评估、病变分型处理、特殊人群策略及多学科协作,仅供参考。


Takeaway/要点


微信截图_20250924142810.png


一、核心定义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1. 定义

垂体偶发瘤指非因怀疑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鞍区/鞍旁病变,需排除“因症状就诊发现的垂体病变”。

2. 重点鉴别类型(直接影响手术决策)

表1.png

关键提醒:需警惕“双发偶发瘤”(如GH瘤+ACTH瘤),术前需结合内分泌检查排除功能性病变,避免仅按“无功能腺瘤”处理。


二、手术核心指征(神经外科决策核心)


指南明确强推荐手术(R24-R29)及个体化评估手术(R30-R31)两类场景,需严格把握:

1. 强推荐手术(明确获益>风险)

 激素分泌超量:偶然发现的分泌型腺瘤(如泌乳素瘤药物无效、GH瘤、ACTH瘤),按对应功能腺瘤指南手术(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首选手术)。

● 神经功能受损:

  √ 视觉功能受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颅神经麻痹(如复视);

  √ 垂体卒中导致严重/进行性视力丧失或意识水平下降(需紧急干预,但若卒中3个月后视力无改善,手术获益有限)。

● 高危解剖位置:腺瘤紧邻视交叉(<3-5mm),尤其是年轻患者(<65岁)或功能状态良好者(需在垂体肿瘤卓越中心评估后手术;>65岁/虚弱者若视力完好可观察)。

2. 个体化评估手术(需多学科权衡)

 生长型大腺瘤:

  √ 距离视交叉≥5mm,但系列MRI显示直径增长15%-20%、海绵窦侵袭,或年轻患者(如育龄女性有妊娠需求);

  √ 新发垂体功能减退(需告知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恢复无法保证)。

● 难治性头痛: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经多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评估后,权衡手术风险(如脑脊液漏、感染)与获益(70%囊性腺瘤患者术后头痛改善)。

● 无症状大腺瘤:

  √ 年轻/功能状态好者:可考虑手术(避免后续生长压迫视交叉);

  √ 老年(>65岁)/虚弱者:优先密切观察(75%未出现生长或症状,故可保守管理);

  √ 无明确临床因素时,需尊重患者意愿(如患者因焦虑/频繁随访负担要求手术)。


三、术前关键评估(决定手术时机与风险)


神经外科术前需联合内分泌科、眼科完成3类评估,避免漏诊风险:

1. 影像学评估(明确手术范围与难度)

 首选检查:垂体专用MRI(钆剂增强,层厚≤3mm,含冠状位/矢状位T1加权、冠状位T2加权),需明确:

  √ 腺瘤大小(微腺瘤/大腺瘤)、与视交叉距离(<5mm需警惕视觉风险);

  √ 海绵窦侵袭(Knosp分级)、是否合并囊性/出血成分(囊性腺瘤手术需注意引流方式,避免术后抗利尿激素异常)。

 避免过度检查:常规CT对软组织分辨率差,仅用于评估颅咽管瘤钙化或颅底骨侵犯;PET-CT偶发垂体高代谢时,需进一步MRI确认,不可直接作为手术依据。

2. 内分泌评估(排除手术禁忌与并发症)

 必查项目:泌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清晨皮质醇、TSH、游离T4、LH/FSH;男性加测睾酮,绝经前女性若月经规律可免性腺激素检测。

● 关键意义:

  √ 术前发现垂体功能减退(如肾上腺功能减退),需先激素替代治疗,避免麻醉/手术诱发肾上腺危象;

  √ 排除“静默性功能腺瘤”(如静默ACTH瘤,术后可能转化为库欣病,需长期随访)。

3. 眼科评估(明确手术必要性)

 必查场景:

  √ 有视力主诉、病变紧邻视交叉(<3-5mm)、大腺瘤(≥10mm);

  √ 随访中若MRI显示鞍上扩展,需6个月内复查视野(鞍上体积>1.5ml时,视野缺损风险达81%)。

● 手术阈值:即使MRI显示腺瘤稳定,若视野检查提示进行性缺损,仍需手术干预(腺瘤与视交叉距离不能完全预测视觉风险)。


四、不同病变类型的手术策略


1.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

● 微腺瘤(<10mm):几乎无需手术,仅随访(2-3年连续复查MRI);若增长至≥10mm或靠近视交叉,再评估手术。

● 大腺瘤(≥10mm):

  √ 无症状+距离视交叉≥5mm:老年/虚弱者观察,年轻者可手术;

  √ 有生长/视觉风险:优先经蝶窦手术(专业中心术后并发症率与年轻患者无差异,如脑脊液漏、感染发生率相似)。

2. 囊性病变(避免过度手术)

表2.png


五、特殊人群的手术考量


1. 儿童与青少年

● 特点:偶发瘤多为RCC(67%)或垂体肥大,微腺瘤极少生长(3.1-5mm病变可能缩小,6年后仍<10mm)。

● 手术原则:

  √ 仅当病变增大导致视觉/激素障碍时手术;

  √ 19岁前诊断垂体腺瘤,需排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避免漏诊遗传综合征。

2. 老年人(>65岁)

● 特点:75%偶发瘤为大腺瘤,但生长缓慢,43%无症状(易误判为“年龄相关症状”)。

● 手术原则:

  √ 优先保守观察(23%无症状大腺瘤可保守管理);

  √ 若需手术(如视觉受损),需转诊至垂体专业中心(术后30/90天死亡率、住院时间与年轻患者无差异,但合并症多者风险升高)。

3. 孕妇

● 特点:孕期极少发现偶发瘤(脑部MRI少用),需与“孕期垂体生理性肥大”鉴别;NFPA孕期不生长,功能性腺瘤(如泌乳素瘤)罕见。

 手术原则:

  √ 优先保守治疗(如头痛用孕期安全药物,卒中保守处理);

  √ 仅当出现进行性视力丧失或意识障碍时,在孕中期(相对安全)手术。


六、术后与随访要点(多学科衔接)


● 内分泌随访:术后需复查垂体功能(尤其是肾上腺轴、甲状腺轴),若存在功能减退,需长期激素替代(如皮质醇、甲状腺素)。

 影像随访:

  √ 术后1年内复查垂体MRI,评估残余/复发;

  √ 稳定后,大腺瘤每1-2年复查,微腺瘤每2-3年复查;<5mm微腺瘤稳定2-3年后,可停止随访(预期寿命短/虚弱者可提前停止)。

● 并发症管理:

  √ 脑脊液漏:术后需警惕,必要时行囊肿闭合术;

  √ 尿崩症:囊性病变术后高发,需监测尿量与电解质,及时用去氨加压素。


七、多学科协作(强制要求)


● 指南强调:所有复杂病例需多学科评估,尤其是:

  √ 手术决策不确定时(如无症状大腺瘤、难治性头痛);

  √ 特殊人群(孕妇、MEN1患者、儿童);

  √ 术后出现激素紊乱/视觉异常时。

● 核心协作团队: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神经放射科+眼科+病理科(必要时加神经内科、妇产科),优先转诊至“垂体肿瘤卓越中心”(每年垂体手术量≥50例、配备专职内分泌-神经外科-影像-眼科MDT的团队)。


总结


神经外科医生管理垂体偶发瘤的核心逻辑:“先排除功能病变,再按大小/位置/症状定干预,特殊人群个体化,全程多学科协作”——避免过度手术(如RCC、空蝶鞍),也不遗漏高危病变(如靠近视交叉的生长型大腺瘤、卒中致视力丧失),最终平衡手术获益与患者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疾病百科【垂体瘤(垂体腺瘤)】

【nature指南】垂体偶发瘤: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指南(2025)(上:概述、影像)

【nature指南】垂体偶发瘤: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指南(2025)(中:内分泌、眼科评估)

【nature指南】垂体偶发瘤: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指南(2025)(下:手术和其他)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