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6日发布 | 607阅读

【“CURE”讲堂】HGF/MET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

单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江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一、HGF/MET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核心作用




1

肿瘤发生

(1)基因异常:MET基因突变、扩增或过表达,导致配体非依赖性激活。


(2)微环境调控:肿瘤细胞或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高表达HGF,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激活MET,促进癌细胞增殖和存活;HGF/MET招募调节性T细胞(Tregs)和髓系抑制细胞(MDSCs),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2

肿瘤进展与侵袭

(1)上皮-间质转化(EMT):HGF/MET通过下调E-cadherin,上调N-cadherin、vimentin和纤连蛋白,促进肿瘤细胞获得间质表型,增强癌细胞侵袭能力。


(2)细胞外基质(ECM)重塑:MET信号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分泌,降解基底膜和ECM,促进肿瘤细胞浸润;通过整合素信号增强肿瘤细胞与ECM黏附,促进局部侵袭。


(3)血管生成:诱导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新生。


3

转移

(1)远处定植:MET激活增强癌细胞穿透基底膜的能力,促进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s)在远端器官存活。


(2)转移前微环境:HGF/MET诱导肺、肝等器官形成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通过招募骨髓源性细胞和重塑ECM,为转移灶形成创造条件。


4

治疗抵抗

(1)靶向治疗耐药:MET扩增或过表达能够介导对EGFR抑制剂的耐药。


(2)化疗抵抗:MET通过PI3K/AKT和STAT3信号抑制凋亡,降低化疗药物敏感性;在胶质瘤中,MET激活增强DNA损伤修复能力,导致替莫唑胺耐药。


(3)放疗抵抗:MET信号通过增强肿瘤细胞DNA修复和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放疗效果。




二、HGF/MET信号通路在不同肿瘤中的特异性作用




1

肺癌

(1)驱动突变:约3%-5%的非小细胞肺癌存在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导致MET受体降解障碍,持续激活下游RAS/MAPK通路,是独立驱动因素。


(2)耐药机制:EGFR突变型肺癌中,20%的获得性耐药由MET扩增介导。


2

胶质瘤

(1)侵袭性增强:HGF/MET通过激活Rho-GTPase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脑实质。


(2)血管生成拟态:MET与VEGF协同诱导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无内皮细胞的微血管。


(3)维持干细胞特性: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是胶质母细胞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治疗抵抗能力的细胞亚群,其高表达MET受体,且HGF/MET信号对GSCs的维持和恶性行为至关重要。


3

肝癌

(1)自分泌环路:肝癌细胞同时表达HGF和MET,形成自分泌环路,促进增殖和转移。


(2)病毒关联:HBV X蛋白(HBx)通过NF-κB通路诱导MET过表达,加速肝纤维化-肝癌转化,促进EMT和门静脉侵犯。


(3)代谢重编程:MET激活增强肝癌细胞糖酵解(Warburg效应),通过mTORC1通路促进谷氨酰胺代谢,支持快速增殖。


4

肾癌

(1)VHL基因缺失:肾癌中VHL基因失活导致HIF-1α积累,直接结合MET启动子区,增强其转录,促进转移(如骨转移)。


(2)与AXL协同作用:MET与AXL受体形成异源二聚体,激活下游FAK/SRC信号通路,增强细胞黏附脱落能力。


5

乳腺癌

(1)脑转移倾向:三阴性乳腺癌中MET过表达导致血脑屏障穿透相关基因(如ANXA2)上调,促进脑转移灶形成。


(2)免疫逃逸:MET信号诱导肿瘤细胞PD-L1表达,并与MDSCs浸润相关,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三、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CURE)联合门诊


每周二上午,北京天坛医院B区国际部会诊中心。

●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江涛院士团队领衔成立国内首个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门诊(CURE)——以精准医学突破脑胶质瘤治疗困境


专家简介

江涛 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 曾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首任组长等

●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

● 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与亚洲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AGGA)的发起人和创建者

● 以通讯作者在Cell、Cancer Discovery、Genome Research、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euro-Onc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连续多次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榜

●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评北京学者,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等;研究成果获评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

● 主持制定国家卫健委《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多部临床诊疗指南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