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发布 | 1952阅读

聚力论道 全程管理|邱晓光教授:胶质瘤治疗药物的演变与探索

脑医汇

邱晓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尚未明确及高度的异质性,使单一治疗方式无法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诊疗,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逐渐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近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联盟学术会议暨胶质瘤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及全国巡讲启动会在江城武汉圆满召开。


扫码观看会议精彩录播


值此盛会之际,脑医汇-神外资讯邀请多位国内神经肿瘤领域专家接受采访,采访报道将发布于“聚力论道 全程管理”栏目。


本期为大家带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主任邱晓光教授专访报道,就本次大会对脑胶质瘤MDT模式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当前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新突破、新进展进行了深入剖析,欢迎各位同道阅读、分享。

神外资讯:

邱教授您好,请您谈谈本次更新的《胶质瘤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邱晓光教授:


《胶质瘤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以下简称“共识”)全面探讨了胶质瘤治疗的多个关键领域,尤其在放疗策略上,共识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首先,在高级别胶质瘤(特别是GBM)的治疗上,明确指出应遵循STUPP方案,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其中,非甲基化GBM患者的治疗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其次,对于三级胶质瘤(既往的间变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共识提出了差异化的治疗建议。对于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新证据表明放疗联合PCV(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方案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但需权衡毒副作用;而间变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则倾向于采用STUPP方案,视为当前最佳治疗模式之一。
第三,在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仍存在包括照射靶区的精准勾画、照射剂量的优化等未解决的问题。关于照射剂量,本次MDT共识中引用的最新证据指出:星形细胞来源的低级别胶质瘤可能受益于较高的放疗剂量,可提升治疗效果;相比之下,少枝胶质细胞瘤则可能更适宜采用中等偏低剂量的照射策略。这些治疗决策的制定,均需在分子病理学的精准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共识强调了MDT在胶质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充分考虑组织级别、病理类型及分子特征,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神外资讯:

近期伯瑞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针对MET融合基因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新药,在中美二国同时获批,尤其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您能否分享一些关于伯瑞替尼的临床应用场景?

邱晓光教授:


伯瑞替尼作为全球首款针对MET融合基因的靶向创新性小分子靶向药物,获批包含脑胶质瘤及肺癌两个适应症,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于2023年11月获批,脑胶质瘤适应症于今年4月获批,提高中位生存时间远好于替莫唑胺(TMZ);其中脑胶质瘤获批适应症为: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作为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探索其在各类MET异常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更多应用,如考虑在辅助治疗阶段与替莫唑胺联合使用、与放疗联合增敏的探索等,相信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值得期待。

伯瑞替尼应用于复发GBM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公布,并在今年ASCO中入选口头报告,2005年获批上市的替莫唑胺将新诊断的GBM患者中位生存期提升约2.5个月;伯瑞替尼则又将GBM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三个月,疗效显著


神外资讯:

鉴于洛莫司汀(CCNU)在少突来源胶质细胞瘤和GBM治疗的成功运用,未来在胶质瘤治疗领域,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上,您对洛莫司汀的临床应用有哪些期待?

邱晓光教授:


CCNU作为一款传统化疗药物,在近期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新的活力:1.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放疗联合PCV(PCB+CCNU+VCR)方案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2.新诊断GBM的辅助治疗CCNU与替莫唑胺联合应用,显著延长了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的生存期,这些发现极具科研与临床价值,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CCNU与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联用策略有待探讨,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循证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


神外资讯:

既往文献显示:替尼泊苷(VM-26)在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展示了较好效果,您认为替尼泊苷在未来胶质瘤综合治疗中可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邱晓光教授:


VM-26与CCNU都属于传统化疗药物,针对目前尚无更优疗法的非甲基化的GBM复发患者,仍然可以考虑尝试包括替尼泊苷在内的化学药物。基于现有证据,TMZ在GBM治疗中仍占据首要地位,针对ZM融合患者,伯瑞替尼是首选的靶向治疗,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则推荐CCNU联合TMZ。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GBM治疗,仍为全球性难题和研究焦点,尽管有不少新药再尝试,仍没有突破性进展。鉴于VM-26在既往胶质瘤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疗效,对于此类患者,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与探索。


专家简介


邱晓光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神经肿瘤放化疗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

.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组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