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孙博文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技术选择—实践模式的国际调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波士顿大学乔巴尼亚和阿维迪西亚医学院的Piers Klein等研究者假设,对成本的考虑会导致各收入国家之间技术偏好的差异,高收入国家更多地使用支架取栓,而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多地使用直接抽吸,相关内容已于2022年10月在线发表于《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摘自文章章节
【REF:Piers, K.,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2 Nov 18. doi: 10.1161/SVIN.122.000642.】
三十余年来,血管内治疗(EVT)一直被认为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适应症和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展。尽管BAO占大血管闭塞卒中的10%,且死亡率高于前循环闭塞,但BAO相关研究相对不足。尽管BEST和BASICS试验结果尚不确定,但注册数据表明EVT治疗BAO的积极预后促使了术者更广泛地使用该技术。
治疗BAO主要使用四种EVT技术:直接抽吸、支架取栓、支架取栓联合抽吸,以及有或无支架的血管成形术。前3种技术通常在EVT期间作为一线使用,而血管成形术更可能用于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大血管闭塞(LVO)或其他技术失败后。在进行支架植入的情况下,急性和随访期间均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BEST和BASICS试验相比,ATTENTION和BAOCHE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支持EVT治疗BAO的有效性。考虑到这些试验的全部结果,并考虑到BAO取栓的多种技术方法,研究者对应用EVT治疗BAO的临床医生进行了一项国际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神经介入医师对BAO进行EVT的技术偏好,并根据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层。次要目的是评估神经介入医师的技术偏好是否因国家收入(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而异。美国波士顿大学乔巴尼亚和阿维迪西亚医学院的Piers Klein等研究者假设,对成本的考虑会导致各收入国家之间技术偏好的差异,高收入国家更多地使用支架取栓,而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多地使用直接抽吸,相关内容已于2022年10月在线发表于《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ABBA调查是一项大型国际调查,旨在了解临床医生对使用EVT治疗BAO的意见。2022年1月至3月,研究者对使用EVT治疗BAO的医师意见进行了一项国际在线调查。该调查通过卒中和神经介入组织进行。调查问题包括手术患者的选择以及BAO目前用于EVT的技术。分析神经介入医师的答案。
研究者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审查后,提出了涵盖6个BAO主题的23个问题。使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创建了调查的电子版本。预计完成时间不到10分钟。问题旨在确定受访者当前对BAO使用EVT的看法和做法。标准的治疗策略定义为抗血栓药物、静脉溶栓、抗高血压或他汀类药物的任何组合。高级成像被定义为NCCT和CTA之外的任何颅内成像。神经介入医师包括介入神经科医师、介入神经放射科医师、血管内医师、神经外科医生等。有关EVT所用技术的问题仅通过分支逻辑提出。
使用JMP15软件(SAS Institute,Cary,NC)进行统计分析。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描述性统计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组间差异。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α=0.05。
超过3000名参与者被邀请,共有1245名受访者,其中543人分别为52个国家的神经介入医师,并被纳入本次分析。大多数神经介入医师会因V4段、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闭塞而进行EVT,而不考虑之前的静脉溶栓。对于栓塞所致的BAO,50.3%的神经介入医师首选仅直接抽吸。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病因的BAO,40.5%的神经介入医师首选支架取栓联合抽吸。大多数神经介入医师(88.0%)会在≤3次的再通失败后进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继发的BAO。在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方案(52.4%)。
表1. 人口统计
表2. 技术和选择
表3. 根据国家收入分层
图1. 根据闭塞病因选择血管内治疗技术
图2. 基底动脉闭塞急性支架植入期间抗血小板方案的选择
在这项针对BAO的EVT当前实践情况的大型国际调查中,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神经介入医师支持EVT优于内科的理念,愿意对基底动脉、近端大脑后动脉和远端椎动脉的任何段进行EVT,并且优选使用仅抽吸血栓切除术或联合血栓切除术作为一线技术。对于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BAO的患者,神经介入医师在≤3次的再通尝试失败后倾向于进行支架植入术,而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尚无共识。

关注基底动脉闭塞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