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发布 | 689阅读
神经介入

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的真实世界研究:BArONIS试验研究结果

邵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吴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的真实世界研究:BArONIS试验研究结果》,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BRrONIS研究是基于美国全国住院患者抽样调查的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美国纽约医学院威彻斯特医疗中心神经外科Dicpinigaitis AJ基于此研究数据,研究EVT与急性BAO患者的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相关结果于2023年3月在线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Dicpinigaitis AJ, et al. Ann Neurol. 2023 Mar 10. doi: 10.1002/ana.26640.】



研究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和严重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影响超过795000人。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s,BAO),约占急性大血管闭塞的10%,患者结局尤其严重,80%或更多的患者在治疗后仍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其中多达40%的患者最终死亡。尽管既往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和单纯药物治疗(medical therapy alone)在治疗急性BAO方面具有同等效力,但最近的随机临床试验数据首次证明了EVT在后循环中的临床获益。BRrONIS研究是基于美国全国住院患者抽样调查的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美国纽约医学院威彻斯特医疗中心神经外科Dicpinigaitis AJ基于此研究数据,研究EVT与急性BAO患者的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相关结果于2023年3月在线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上。



研究方法

查询全国住院病人样本的加权出院数据,以确定2015年至2019年期间接受EVT或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急性BAO成年患者。采用复杂样本统计方法和治疗加权反概率(IPTW)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来评估临床终点。



研究结果

在确定的3950名BAO患者中,1425名(36.1%)接受了EVT治疗(平均年龄66.7岁,NIHSS评分中位数为22)。在未经调整的分析中,155名(10.9%)EVT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功能结局,而515名(36.1%)经历了院内死亡,20名(1.4%)发生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通过IPTW对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和合并症负担进行倾向性评分调整后,EVT与良好的功能结局独立相关[调整后的几率(aOR)为1.25,95%置信区间(CI)为1.07,1.46;P=0.004],但与院内死亡或sICH无关。在NIHSS评分>20患者的IPTW调整亚组分析中,EVT与良好的功能结局(出院回家或急性康复)(aOR 1.55,95% CI 1.24,1.94;p<0.001)和死亡率下降(aOR 0.78,95% CI 0.69,0.89;p<0.001)相关,但与sICH无关。



图1. 血栓切除术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结局



表1.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或单独药物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特征和临床终点


表2.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终点的倾向性评分调整分析


研究结论

这项基于美国国家注册数据人群的分析研究显示:在经过统计学调整后,血管内治疗与急性BAO患者的良好结局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提供了来自现实世界的证据,证明血管内治疗在该患者群体中具有潜在的临床益处。


关注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影响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像学因素


椎动脉开放与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是否有必要阻断对侧椎动脉血流?


机械取栓术对基底动脉闭塞的影响:血管再通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及首选策略(直接血栓抽吸术与支架取栓术)


微信截图_20230407113911.png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