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临床和药学的合作交流, 默沙东于2021年4月24日在海南海口举办“大道同心,质敬中国——2021年神经肿瘤临床药学合作峰会”,借此峰会汇聚全国临床和药学主任之际,由北京协和医院王裕教授担任特邀主持,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漆松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邱晓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马文斌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朱余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庄冬晓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陈金秀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徐丽婷教授进行专访,探讨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建中国神经肿瘤的未来之路。
王裕教授
目前在国家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下,对神经肿瘤的临床诊疗方面存在哪些挑战?目前的诊疗工作还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
漆松涛 教授
神经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医生是在科学的前提下,用药物、手术和放疗等化学物理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在治疗胶质瘤这一困难疾病中,需要非常好的化学药物,目前胶质瘤治疗就是在泰道或替莫唑胺背景下的化学治疗。自2005年替莫唑胺进入中国后,经过了大量神经外科医生、神经肿瘤医生、放疗科医生在胶质瘤治疗上的临床验证。然而,在完成集采前提下,这种药物的使用可能并不方便了,这就是神经胶质瘤治疗医生所困惑的地方。
我院目前是这样开展工作的:第一,跟医院药师们反复强调疾病治疗要以病人的疗效为主,替莫唑胺是经过国际临床验证最符合病人治疗利益的药物,要保证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第二,我们中国应该在这个疾病中有所贡献、有所研究、有所发展,使用国际先进单位一致使用的药品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基础实验,也都应该进行药品一致化的使用,因此,强烈的呼吁医院乃至医院的药师部门进行理解、协同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受集采影响,即使只能使用部分药品,也要在说明药品情况下,给患者自由选择及购买药品的机会。相信大家本着对科学的认同、对疾病本质的认同,本着爱心,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邱晓光 教授
放疗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作为临床医师,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一样,我们要在尊重、积极支持国家医药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胶质瘤治疗是全世界的医学难题,进展缓慢,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下,我们要认真解读胶质瘤诊疗指南,实现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切忌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此外,临床实验是将来治疗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合法、合理、合规地使用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这才是对患者和医生都有获益的。

王裕教授
您认为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实施可能对各个科室的日常工作产生哪些影响?应该如何调整以积极应对这些影响?
马文斌 教授
神经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目前,胶质瘤药物治疗选择有限,国际多中心研究及指南中仅认证了4种药物:替莫唑胺、洛莫司汀、贝伐单抗、瑞戈非尼。其中,替莫唑胺作为初治患者的基础用药。然而,胶质瘤患者的PFS非常短,在此期间如果没有获得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患者将很快丧失治疗窗口。此时,如果集采中出现了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药物,临床医师将非常困惑于如何与患者沟通药物的治疗一致性与安全性。患者也会产生常用药物为何被替换及新药物药效及毒副作用如何的困惑。这样带来的患者质疑不仅影响患者本身及一线医师,也可能降低整个医院的信任力、增加医院药学部门的负担。
朱余兵 教授
药剂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
作为药学工作者,面对国家带量采购,我们首先要理解带量采购的确是医改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解决医保支付的手段之一。我们要与临床专家加强合作,密切沟通,在保持高质量治疗患者这一初心前提下,在医院管理者执行带量采购时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建议。特别是医院在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时,我们不能把完成任务局限于某一种药物或某一种专病上。以胶质瘤为例,其药物选择很少,留给医师做选择的时间也很短,在全院统筹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临床专家与药学专家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王裕教授
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如何进一步来合作,来面对目前的状况和新的形势变化?在满足患者多样化用药需求情况下,如何共同完成带量采购任务?
庄冬晓 教授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疗效优先和患者需求是疾病诊疗的首要考虑因素,在此前提下,临床医师面对国家新的政策,首先,需要与药学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在符合国家政策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现有病人的需求;第二,实事求是地与患者沟通,尽量不改变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即使有所调整,也要将新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等各类情况坦诚地与患者沟通,最大限度的给他们知情权及选择权。以我作为临床医师与药学专家沟通的经验而言,我认为要沟通在先,要能够根据门诊患者的预约情况及其既往用药,预估药物用量并与药剂部门提前商量,避免药品供应上出现问题,做到为患者门诊开药的时候心里有数。
陈金秀 教授
药剂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
带量采购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去执行。药学部如何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法、合格、高质量的药品,更好的执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对国采药品加强管控,监测其使用量和采购量,并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措施。同时,我们要结合临床多元化的治疗需求,尽可能考虑到部分特殊疾病、特殊群体、特殊患者,调整高质量医疗产品的可及性。在带量采购大背景下,我认为临床药师参与MDT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对国采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药物经济学、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药物的个性化方案制定、使用监测等做协助。
徐丽婷 教授
药剂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如今很多疾病的诊疗是由MDT团队完成,药师也在逐渐地加入到这个团队中,作为药师,首先是要为临床提供优质药品及优质的药学服务。药师对药品一些细节的了解会更深入,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药品相关信息,并协助临床医师将好药用好,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一致性评价理解更透彻,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此外,胶质瘤治疗的有效药物不多,药学工作者也可以从研究方面去寻找针对一些新靶点的有效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可用手段。

王裕教授
MDT是神经肿瘤诊疗的常规模式,临床药师在MDT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漆松涛 教授
神经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今天的会议集合了临床药师、神经外科医师与放疗科医师,这就是一个MDT的形式。我们都知道医疗工作是竭尽全力需要以最小的代价治疗患者,临床医师对药物的了解有限,通过MDT形式可以与药剂师进行有效沟通,对疾病诊疗是非常重要的。以胶质瘤为例,考虑到有效性、口服及副作用,替莫唑胺可以说是孤药,临床药师对孤药的管理是有深刻理解的。在胶质瘤诊疗中,必要时邀请药师参加MDT团队,了解疾病治疗的困难度和治疗方法的限制性,使药师能够给出既符合国家带量采购的政策,又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要,协助临床更好的治疗患者。
邱晓光 教授
放疗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目前,药师参与胶质瘤MDT的情况仍较少,可能更多的是参与血液病等疾病的MDT诊疗。因此,希望临床科室能够对药师的工作提高重视,进一步加强协作。
马文斌 教授
神经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MDT模式对于胶质瘤等中枢系统恶性肿瘤是非常合适的,药师参与MDT能够更好的帮助临床进行替莫唑胺的孤药管理。此外,针对预后较差的胶质母细胞瘤,我们应该积极发起临床实验,为病人带来更多的希望,在临床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有药师的尽早介入,给予临床在各种药物的选择、配伍禁忌等方面更多更好的指导意见。
朱余兵 教授
药剂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
药师参加MDT也是近几年药学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窗口。药师通过参与MDT,一方面可以更多地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需求,从而优化药师管理,并指导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以胶质瘤诊疗为例,通过蛋白组学的药敏实验可以帮助临床了解患者对于药物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获益更多更确切。

王裕教授
人才梯队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基础,请问各位教授对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的培养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金秀 教授
药剂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临床药师是药学部的一张名片,现在各大医院都在积极的培养临床药师,促进药师的转型和药学的转型。我们医院对临床药师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年轻骨干力量,对年轻人的学历、年龄、知识层次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第二,通过地图式的临床药师管理,实行“一加多”的模式,除了掌握本职工作的知识外,还需了解多种疾病相关的知识,将全职临床药师送到相关临床科室进行管理,仅在业务上受药学部指导,目的就是让他扎根临床,加强临床与药师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临床药师的人才培养和药师与临床的合作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
徐丽婷 教授
药剂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我认为临床药师一定是临床加药师,不是短时间的临床学习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一定要在临床上去摸爬滚打,了解疾病的临床知识,再结合自身药学知识,不仅是理论的建立,而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培养,这样才能逐渐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临床药师的培养也在发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锤炼,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
庄冬晓 教授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我非常同意徐主任所说的,要培养一个临床药师,他必须在临床上摸爬滚打,所以我们团队非常欢迎、也积极鼓励年轻的临床药师来参与我们的教学查房、专科门诊、专病门诊、MDT门诊及讨论会,让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一起共同成长,形成更好的配合
神经外科主任、大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首届名医、中国历届百强榜TOP10医生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小儿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分会常委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协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药物与生物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首都医科大学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组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院院长助理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
江苏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外科手术专委会(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分子诊疗专委会(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癌症杂志》青年编委
药品调剂科科长、主任药师、执业药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副主委
河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常委
河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
郑州市中医药学会药学专委会副主委
河北省、江西省科技评审专家库成员
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
陕西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药物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甘肃省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
全军药物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兰州军区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兰州市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分子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成员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