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第三十四期,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徐昊编译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支架植入还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欢迎阅读。
【Ref: Brott TG, et al. N Engl J Med. 2016 Mar 17;374(11):1021-31. doi: 10.1056/NEJMoa1505215. Epub 2016 Feb 18.】
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梅奥诊所的Thomas G. Brott等撰文报告历时1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文章发表于2016年3月《N Engl J Med》。
该研究由美国和加拿大的117个医学中心及477名外科医生参与。总共纳入2502例无症状或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组进入颈动脉内膜剥脱组和支架植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岁,而预期寿命为男性15年,女性17年。2010年该研究机构曾公布4年随访的结果,认为术后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围手术期,即术后30天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发生心梗的风险比支架植入术高,2.3%比1.1%(P=0.03);支架植入术的脑卒中风险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高,4.1%比2.3%(P=0.01)。此次公布10年的长期随访结果,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统计学方法选择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支架植入患者术前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术后第一个月每日1~2次325mg阿司匹林;加用4周氯吡格雷,每日75mg;或噻氯匹定,250mg,每日2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术前每日给予325mg阿司匹林。两组患者手术1月后,均给予80-325mg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
研究结果显示,10年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心梗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HR=1.10;95% CI,0.83--1.44)。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来看,支架植入术后同侧脑梗死发生率为6.9%(95% CI,4.4--9.7),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同侧脑梗死发生率为5.6%(95% CI,3.7--7.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更新2010年公布的研究结果。单一对无症状和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结局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均很低。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徐昊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