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发布 | 580阅读

【最AI解读】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BM)诊疗的现状(与未来)——SNO & EANO的共识

神经肿瘤学会
欧洲神经肿瘤学会
出处: Neuro Oncol. 2025 Aug 13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原作出处:

Wen PY, Weller M, Lee EQ, Touat M, Khasraw M, Rahman R, Platten M, Lim M, Winkler F, Horbinski C, Verhaak RGW, Huang RY, Ahluwalia MS, Albert NL, Tonn JC, Schiff D, Barnholtz-Sloan JS, Ostrom Q, Aldape KD, Batchelor TT, Bindra RS, Chiocca EA, Cloughesy TF, DeGroot JF, French P, Galanis E, Galldiks N, Gilbert MR, Hegi ME, Lassman AB, Le Rhun E, Mehta MP, Mellinghoff IK, Minniti G, Roth P, Sanson M, Taphoorn MJB, von Deimling A, Weiss T, Wick W, Zadeh G, Reardon DA, Chang SM, Short SC, van den Bent MJ, Preusser M. Glioblastoma in Adults: A 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 (SNO)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Neuro-Oncology (EANO) Consensus Review on Current Manage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 Neuro Oncol. 2025 Aug 13:noaf177. doi: 10.1093/neuonc/noaf17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27022.


原文由神经肿瘤学会(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SNO)和欧洲神经肿瘤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Neuro-Oncology,EANO)共同撰写,讨论了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诊疗现状,同时也综述了免疫疗法、病毒疗法、靶向分子疗法、治疗诊断学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疗法,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下为AI解读,仅供参考。


一、诊断与分子标志物(手术活检/切除后确诊关键)


1. 2021 WHO CNS肿瘤分类核心标准(神经外科医生需明确诊断边界)

● 定义限制:胶质母细胞瘤(GBM)仅指IDH野生型(IDHwt)弥漫浸润性胶质瘤,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组织学特征:坏死和/或微血管增生;

  √ 分子标志物(无上述组织学特征时需至少1项):TERT启动子突变、EGFR扩增、染色体7gain/10loss(+7/-10)。

● 关键警示:部分IDHwt低级别组织学胶质瘤(如WHO II级),若存在上述分子标志物,需确诊为GBM(分子定义型),但其预后可能异于经典GBM(如仅TERT突变的II级IDHwt星形细胞瘤中位生存期88个月)。

2. 必查分子标志物(指导手术范围与后续治疗)

表1.png


二、手术核心原则与技术(神经外科核心操作)


1. 手术基本原则:最大安全切除

● 核心目标:在不新增永久神经功能缺损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增强肿瘤(T1增强区)和非增强肿瘤(T2/FLAIR高信号区),术后48小时内增强MRI验证切除范围。

● 预后关联:RANO resect分类决定预后(需熟记),其中Class 1(无残留增强肿瘤+≤5cm³非增强残留)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最长。

2. 手术范围界定(避免过度/不足切除)

表22.png

3. 关键手术辅助技术(提升切除率+降低风险)

表3.png

4. 活检vs切除决策(避免不必要手术)

● 首选切除:肿瘤位于非功能区、患者功能状态良好(KPS≥70),可安全实现最大切除。

● 选择活检:①肿瘤位于关键功能区(如脑干、丘脑);②患者高龄/体弱(KPS<60);③疑似多发转移/淋巴瘤。

● 活检注意事项:需取活组织(避开坏死区),确保足够样本用于分子检测(MGMT、IDH、EGFR等)。

5. 微创替代技术:激光间质热疗(LITT)

● 适用场景:①肿瘤位置深(如岛叶、基底节);②患者无法耐受开颅手术;③复发肿瘤(体积小,<3cm³)。

●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可通过MRI实时监控消融范围。


三、影像学评估与随访(术后判断+复发鉴别)


1. 术前规划必用影像组合

表4.png

2. 术后随访关键:假性进展(PsP)vs复发鉴别

● PsP特点:①放疗后3个月内出现,MRI表现为增强灶扩大;②症状轻或无症状,40%患者可自行稳定/缩小(若以放疗前MRI为基线,PsP发生率降至10%)。

● 鉴别金标准:氨基酸PET(如FET-PET)——①PsP:无异常摄取;②复发:肿瘤/脑摄取比(TBR)>2.0。

● 其他辅助手段:灌注MRI(复发灶高灌注,PsP低灌注)、MR光谱(复发灶Cho/NAA升高,PsP无)。


四、术后管理与并发症处理(神经外科术后核心任务)


1. 抗癫痫药物(ASM)使用规范

● 用药指征:仅用于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无癫痫史者用药无获益)。

● 术后调整: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者,术后1-2周逐渐减量停药。

● 首选药物:左乙拉西坦(副作用少、无药物相互作用),替代方案:拉莫三嗪、拉科酰胺、布里伐西坦。

2. 静脉血栓栓塞(VTE)防治

● 风险特征:GBM患者终身发生率20%-30%,术后3个月内风险最高(手术时间>4小时、残留肿瘤>5cm³为高危因素)。

● 治疗方案:①首选低分子肝素(LMWH)或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如利伐沙班,回顾性研究显示比LMWH更安全);②下腔静脉滤器仅用于活动性出血/抗凝禁忌者。

● 禁忌警示:抗凝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LMWH/DOAC均安全),无需因“肿瘤出血风险”避免抗凝。

3. 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使用原则

● 用药指征:仅用于有症状的瘤周水肿(如头痛、肢体无力),无症状者避免使用。

● 剂量控制:首选低剂量(4mg/d,分1-2次),避免每6小时给药(无额外获益);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每周减2mg)。

● 风险警示:①高剂量(≥20mg/d)或长期使用(>1个月):增加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骨质疏松风险,需预防性用药;②降低患者OS(抑制抗肿瘤免疫),且影响认知功能。


五、复发GBM的手术处理


1. 再次手术指征

● 必备条件:①复发灶位于可安全切除区域;②患者功能状态良好(KPS≥70);③预计可实现残留增强肿瘤≤1cm³(再次手术仅对“可完全切除残留”者获益)。

● 禁忌情况:①多发复发/软脑膜转移;②患者KPS<60;③距离首次放疗<6个月(再放疗风险高)。

2. 复发后活检必要性

● 核心目的:①确认肿瘤分子进化(如EGFRvIII丢失、新增BRAF V600E突变);②排除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尤其放疗后12个月内)。

● 取样原则:优先取增强灶边缘(活组织多),避免坏死区。


六、联合治疗与新型疗法(手术配合关键)


1. 术后标准放化疗方案(神经外科需告知患者)

表5.png

2. 关键新型疗法(手术后续潜在选项)

表6.png


七、预后关键因素(与患者沟通核心)


 核心影响因素:①手术切除范围(RANO Class 1最优);②MGMT甲基化(甲基化者OS 22-29个月,未甲基化12-14个月);③年龄(<65岁者OS显著更长)。

◆ 复发预后:复发后中位OS 6-9个月,再次手术+靶向/免疫治疗可延长至10-12个月。


Takeaway/要点

图片1.png

推荐阅读:

疾病百科【胶质瘤】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