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出处:Harary, P.M., Rajaram, S., Hori, Y.S. et al. The spectrum of radiation therapy options for craniopharyngioma: a systematic review. J Neurooncol 173, 275–288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1060-025-05001-4
以下为AI解读,仅供参考。
1、 疾病本质与风险
● 颅咽管瘤(CPs)虽为WHO I级良性肿瘤,但具有高粘附性、高复发率(长期20%-40%),且邻近垂体、视交叉等关键结构,手术全切除(GTR)难度大,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内分泌障碍、神经认知损伤)。特别是在GTR的情况下,CP的高粘附性(adherence)可能进一步增加手术切除的相关风险。
● 儿童颅咽管瘤以造釉质型(ACP)为主,成人多为乳头状型(PCP),两者驱动突变不同(ACP为β-连环蛋白突变,PCP为BRAF V600E突变),对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
2、 症状与分级
● 儿童常见尿崩症、生长迟缓、下丘脑肥胖;成人以头痛、视力障碍、性功能减退为主,需结合症状快速定位肿瘤压迫部位。
● 按下丘脑受累程度分级,可辅助患者分层和治疗方案选择。
1、 手术切除的定位
● 传统GTR并非最优选择:一项20年随访研究显示,GTR与次全切除(STR)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差异,且GTR可能增加下丘脑损伤风险。
● 推荐策略:优先选择保留下丘脑功能的保守手术(如STR),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以减少长期内分泌和认知并发症。
2、 放疗的时机与选择
● 辅助放疗:STR后辅助放疗可显著延长PFS(129个月 vs 单纯监测27个月),是预防复发的核心手段。
● 补救性放疗:复发患者若无法再次手术,分割立体定向放疗(FSRT)或质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 放疗方式对比(需根据患者特征选择):
√ 质子治疗:适用于儿科患者,5年PFS达92%,能减少对海马体等结构的辐射损伤,保护认知功能。
√ 分割立体定向放疗(FSRT)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成人患者首选,尤其肿瘤邻近视神经时,分次照射可降低视神经病变风险(剂量<10 Gy时风险为0%);但单次SRS剂量>15 Gy时风险显著升高(77.8%)。
√ 常规放疗(CRT):因并发症率高(儿童58%、成人46%),已逐步被精准放疗替代。
3、 手术与放疗的衔接
● 术后残留肿瘤体积较小时,尽早启动精准放疗(如FSRT或质子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 囊性CP可考虑术后近距离放疗(如32P),但需警惕视力恶化风险(发生率23%-58%)。
4、 注意事项与长期管理
● 放疗并发症的预防:
√ 避免对视神经的高剂量照射(单次>15 Gy时病变风险达77.8%),优先选择FSRT等分次技术。
√ 质子治疗需警惕放疗期间肿瘤生长,需定期成像调整计划。
● 复发的应对:
√ 首次复发可考虑补救性放疗;多次复发者,可尝试靶向治疗(如PCP用BRAF抑制剂)联合低剂量放疗。
1、 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
● 治疗需联合神经外科、放疗科、内分泌科等,尤其在儿童患者中,需长期监测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
● 转诊至有CP治疗经验的中心可改善预后,强调专业化团队的重要性。
2、 新兴技术与靶向治疗的整合
● 分子检测:术前检测BRAF V600E(PCP)或β-连环蛋白(ACP)突变,为术后靶向治疗(如BRAF抑制剂)联合放疗提供依据;但目前研究仅限未接受过放疗的患者(Brastianos 2023试验),联合放疗的安全性仍需探索。
● 精准放疗技术:容积调强电弧治疗(VMAT)的非共面技术可减少海马体剂量,保护神经认知功能,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但该技术尚无长期随访数据,需谨慎推广。
神经外科医生需转变“追求全切除”的传统观念,优先通过保守手术保留神经功能,术后结合患者年龄、肿瘤亚型及分子特征,个体化选择质子治疗、FSRT等精准放疗方式,并联合靶向治疗和多学科管理,以降低复发率并改善长期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