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发布 | 306阅读

【中国声音】利用太赫兹吸收光谱技术快速诊断胶质母细胞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

杨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周大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赵小燕

北京科技大学

达人收藏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03161-x


研究背景


TERT启动子突变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关键分子标志物,约70-80%的原发性GBM病例存在该突变,其不仅与肿瘤侵袭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还被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列为重要诊断依据,而当前临床依赖术后肿瘤组织基因测序检测TERT突变,需约术后两周才能获得结果,无法满足术中实时分子诊断需求,限制了基于肿瘤基因谱的实时手术决策;太赫兹(THz)波作为电磁光谱(0.1-10THz)远红外区域的非侵入性、非电离技术,能检测生物分子独特振动和旋转模式,对生物组织介电特性细微变化高度敏感,可通过检测吸收、折射和反射特性变化快速精确区分正常与肿瘤组织。目前该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肿瘤浸润边界描绘、病理等级区分及生物物理特性(如含水量和细胞密度)分析,尚无利用太赫兹光谱信息预测GBM关键分子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纳入吸收系数、折射率、介电常数等多个太赫兹参数,通过集成机器学习成功实现GBM中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验证集结果显示模型AUC达0.908,为术中快速诊断GBM分子标记物提供了具有潜力的新方法。


研究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9例GBM患者的180份冰冻切片,根据术后基因测序结果分为TERT突变组和非突变组,所有样本符合2021年WHO分类标准。术中新鲜肿瘤标本取下后进行切片,厚度为100μm,直径大于10mm(大于太赫兹波光斑),粘附于2mm厚聚乙烯(PE)膜上用于太赫兹测量。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系统(图1),飞秒激光波长780nm,脉冲持续时间<100fs,功率15mW,测量频率范围0.2-1.4THz,光谱分辨率15GHz。样本从冷冻环境转移至室温后,在流动干燥氮气中放置15分钟去除表面冷凝,每个样本采集3次数据并平均,测量参数包括吸收系数、介电损耗因子、介电常数、消光系数、折射率、介电损耗角正切。使用Lasso回归进行THz特征选择,基于训练集的特征构建随机森林模型。


图1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样品进行扫描的路径图


研究结果


不同TERT突变状态样本在介电常数和折射率上有显著差异:




在0.2-1.4THz频率范围内,TERT突变样本的介电常数εr(ω)和折射率ns(ω)显著高于非突变样本(图2),而吸收系数、介电损耗因子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TERT启动子突变促使肿瘤细胞密度增加、代谢活动增强(如糖酵解和脂质代谢上调),进而影响组织介电响应有关;因高介电常数材料通常对光表现出更强折射效应,且TERT启动子突变会增加TERT表达,其通过延长端粒使细胞逃避复制衰老并维持无限增殖能力,故突变的肿瘤细胞群往往具有更高细胞密度和更大代谢活性,从而对太赫兹波的折射率及介电常数产生影响。


图2 基于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的太赫兹参数-频率曲线图


LASSO回归筛选出14个高度相关太赫兹特征,单独预测性能欠佳:




我们使用Lasso回归算法,重复2000次10倍交叉验证,确定最佳惩罚系数λ(λ=0.00470)。最终确定14个高度相关的THz特征,使用14个选定的THz特征分别预测样本的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使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有AUC值均低于0.8(图3)。


图3 所筛选出的特征分别构建模型得到的ROC曲线


联合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优异:




我们通过PCA降低了14个特征之间的关联度,利用训练集,采用RF算法建立了基于14个主成分的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显示特异性为1,灵敏度为0.75,AUC为0.908(图4)。此外,F1评分、精确度-召回曲线和校准图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在预测GBM中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方面性能良好。


图4 (A)14个太赫兹参数特征的相关图;(B)PCA后的14个太赫兹参数特征的相关图;(C)特征重要性排序的图;(D)预测模型的ROC曲线


通讯作者简介


杨沛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涛教授,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

● 专注脑肿瘤的创新新诊断技术与精准治疗,在脑胶质瘤基因组学与免疫微环境方面深入研究

●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7篇,累计IF 130+,IF>10论文3篇,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oncology、Clinical Immunology、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等专业期刊

●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等课题6项

● 作为执笔人参编国家卫健委《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周大彪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四病区主任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师从赵继宗院士并致力于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开展术中影像引导神经外科手术(IGNS)技术。利用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术中磁共振(iMRI)成像,术中超声和荧光造影技术等精准定位和引导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优异

● 开展了多项基于激光间质热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uro-Onc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20余篇

● 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赵小燕 副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 自动化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

● 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理事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