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ICAS)是亚洲人种急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大血管闭塞的重要病因,约40%大血管急性缺血性卒中由此引发,血管成形术(球囊、支架成形)成为防治关键技术 。但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患者筛选标准不精准,难以准确识别需血管成形的患者;二是治疗过程挑战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再狭窄发生率高。现有球扩支架和Wingspan自膨式支架适用病变要求高、操作复杂,前者仅适用于短的、血管条件好的病变,后者受结构、操作及适配血管条件限制;且术后随访中,金属裸支架再狭窄率高,增加卒中风险。因此,颅内狭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与产品创新。
颅内血管多迂曲、有分支,狭窄处远近端直径常不同。球扩支架仅适用于短、直且远近端直径相近的病变,在颈动脉近端、椎动脉等部位应用较多,对Willis环以上狭窄应用受限。Wingspan自膨式支架因结构设计,对血管远端条件要求高,遇远端血管差、有分叉时存在风险。其开环结构在残余狭窄多的情况下,支架易内翘,导致内膜增生引发再狭窄。同时,在血管弯曲处贴壁不良、支架过短未完全覆盖病变也会造成再狭窄。但所有这些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血管损伤修复时的过度增生,是裸支架导致颅内狭窄病变支架后再狭窄的关键原因。冠脉支架中雷帕霉素类药物能显著抑制血管增生、促进内皮平整修复,并且在20年前药物洗脱支架就早已被尝试应用于颅内。
基于现有颅内支架技术局限,赛诺神畅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洗脱支架。该产品通过创新设计,规避了Wingspan自膨式支架的缺陷。采用close cell设计,径向支撑力适中,药物载量适合颅内治疗、规格型号可匹配不同颅内狭窄部位与血管管径,且手术操作比球扩支架和Wingspan自膨式支架更简便安全。
在我牵头的近 50 项临床试验中,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是入组最迅速、最顺利的,各参研中心响应积极,患者筛选入组失败率低。这得益于大家明确药物洗脱支架更优,且认可该支架的结构设计。试验不仅入组快,随访率也高,结果非常令人振奋:主要终点再狭窄率仅1.7%,为冠脉及颅内支架领域最低;围手术期安全性高,其并发症发生率在同类研究中最低。在一年随访期内,出血、缺血或死亡等临床事件发生率也处于低水平。该试验结果是由支架创新的设计、药物的工艺剂量,以及医生高超的技艺和严格的围术期管理等因素共同促成,表明这款支架为颅内狭窄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48岁。
主诉: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无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22年6月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头晕,症状反复出现3次,于宿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因“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无力1月”,门诊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否认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吸烟、饮酒、药物史,无冶游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专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行动如常,肌力5级,瞳孔正常,对光反射灵敏。神经系统评分: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02
影像信息
CTA(2022.06,外院)影像: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术前DSA检查:
DS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左侧前循环未见明显异常。




DSA示:后循环未见明显异常。




病变部位: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狭窄率:75.6%
狭窄长度:6.10mm
参考远端血管直径:1.27mm


03
术前讨论
➤术前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拟行手术方案
脑血管造影+狭窄动脉支架成形术。
➤手术指征
患者反复头晕病史,伴肢体活动受限。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如闭塞可导致患者死亡、偏瘫等。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
出血(✓)
夹层(✓)
其他(✓)
04
术中器械
造影:
125cm Simmon2造影导管
6F Envoy DA导引导管
接近/通过病变:
Synchro2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扩张及植入:
1.5-9mm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赛诺神畅 3.5-20mm 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
05
手术过程
6F Envoy DA导引导管到位,Synchro2微导丝通过病变。

选用1.5-9mm 颅内快交球囊通过病变。

10atm扩张90s

泄球囊后可见狭窄明显改善

选用赛诺神畅 3.5-20mm 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通过病变并缓慢释放,释放后造影,支架定位准确,完全覆盖病变,成形效果好。


撤出导管、导丝后造影,可见靶血管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通畅稳定。


术后行Dyna CT未见异常,支架定位准确,贴壁良好。

再次造影观察,确认手术成功,结束手术。


06
术后随访
术后6个月随访:
复查脑血管造影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位置良好,管腔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狭窄。


术后2年随访:
复查脑血管造影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恢复良好,支架位置精确无误,其管腔血流通畅,未见任何明显狭窄,手术效果满意。


治疗后随访影像对比:








2024-08-07 2Y-FU(侧位)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战创伤中心主任
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会长
JNI期刊(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主编
李强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者
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兼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出血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今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和上海市卒中学会理事等
师从刘建民教授,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烟雾病、脑供血动脉狭窄和急性脑梗死等血管病的介入和显微外科治疗
主持各类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WFITN论文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吕楠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美国Houston Methodist医院访问学者,上海理工大学联合硕士生导师
以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主要方向,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公司简介

说明: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