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春日木棉燃,珠水含情映碧天。
盛会群贤齐汇聚,胶质瘤里探新篇。
在木棉绽放的美好时节,“2025胶质瘤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暨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25年3月27-29日在花城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号楼23楼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会由多家权威单位联合主办,以“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学术交流”为主题,秉持“求实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吸引了全国胶质瘤领域60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现场参会,更有18000余名医疗同仁通过脑医汇-神外资讯线上平台同步参与观看直播,充分彰显了会议的巨大影响力。与会专家围绕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外科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影像诊断、病理分析等多个学科方向,通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等形式,深入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突破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开幕式燃动学术之火,胶质瘤大会盛大启幕
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赛克教授担任主持。开幕式上,多位权威专家发表致辞,为本次学术盛会拉开序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胶质瘤作为最具挑战性的颅内恶性肿瘤,其诊疗研究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徐院长特别感谢江涛院士及全国神经外科同道对本院神经外科成立25年发展壮大和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期待本次会议围绕基础研究、外科创新、放疗优化、靶向治疗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搭建重要学术平台,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回顾了我国胶质瘤领域近十几年取得的重大进展。他表示,在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转化医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江院士特别强调要重视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相信通过学界共同努力,中国胶质瘤事业必将实现更大突破。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吕洪凯政委、王伟民主任均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脑胶质瘤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一致表达了对本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殷切期望,感谢全国同道对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和《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的支持。同时,他们期待借助此次盛会,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为胶质瘤防治工作开拓全新局面,《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新一届编委会在江涛主编的带领下,注入强劲的发展新动能,进而推动整个学科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最后,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发表致辞,首先向参会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及会务组工作人员致以最衷心的感谢。牟教授在总结致辞中系统梳理了当前胶质瘤诊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从手术治疗精准化、放疗技术规范化到化疗方案优化,再到电场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个环节都需要持续创新。牟教授强调"转化研究是推动临床进步的关键引擎",本次会议特别设置相关专场,邀请到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专家进行专题分享,专家们将系统介绍包括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IIT)及重要成果转化经验。其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24年产出166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多项研究成果直接改写了诊疗指南。牟教授特别指出,这些实践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切实推动了临床诊疗规范的进步。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大家搭建一个基础与临床深度对话的平台,他特别寄语青年学者,希望他们秉承"求实创新,合作共赢"的科研理念,勇担攻克胶质瘤的使命。相信在一代代胶质瘤专家学者的努力下,终将会战胜这一顽疾,造福广大患者。

第一节:创新领航,解锁胶质瘤治疗新航向
会议第一节由王伟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王海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郑利民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任晓辉教授,带来《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全新治疗探索》,分享了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思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春生教授则从基础研究层面出发,发表《胶质瘤基础研究未来5年的思考》,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引。江苏省人民医院尤永平教授深入阐述《胶质瘤全程管理理念与实践》,强调全程管理在提升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裕教授则汇报了《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脑胶质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版)》,全面梳理了我国脑胶质瘤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精准评估,聚焦手术与语言功能密码
第二节由马文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秦智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樑教授深入解读《RANO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价标准》,为手术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讲述《脑机接口技术:过去、现在与未来》,展望了该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则围绕《胶质瘤局部治疗策略的思考:微环境改造》,探讨了微环境调控在局部治疗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免疫放疗,共探胶质瘤攻克新征途
余新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漆松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刚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持第三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伟教授分享《胶质瘤CAR-T细胞疗法创新研发与临床转化》,展示了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云默教授就《复发性脑胶质瘤的补救放射治疗外科治疗》发表科室总结成果,为复发性脑胶质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艳辉教授则深入剖析《IDH突变型脑胶质瘤靶向研究历程与临床实践》,分享了靶向治疗的实践经验。



第四节:前沿技术,驱动胶质瘤治疗新变革
第四节由邱晓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毛庆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汪洋教授带来《肿瘤电场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肿瘤电场治疗早期应用且依从性高的患者生存获益显著。汪教授特别指出,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和规范化应用的推广,TTFields将为更多胶质瘤患者带来生存希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琤琤教授带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临床研究进展(DC疫苗/TTF/光动力)》,介绍了中肿目前临床研究的进展,其中一项TTFields联合系统治疗复发GBM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结果十分令人振奋,研究主要终点6个月OS率达到87.2%,显示出TTFields联合其他系统治疗复发GBM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陈媛媛教授则分享了《HGG自适应放疗及术中放疗研究进展》,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前沿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优化方向。



分会场精彩纷呈,共绘胶质瘤诊疗新图景
中午的环节是CACA脑胶质瘤指南巡讲,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王裕教授带来《2024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专题报告,就“概述”“流行病学”“诊断与评估”“常规治疗策略”“新型辅助治疗策略”“中医药治疗”“康复及缓和治疗”七大板块逐一进行了详细解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版指南的落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这些讨论对于推动胶质瘤治疗的进步和指南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月29日下午,“2025胶质瘤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GBM学院青年专场)成功举办,此次青年专场汇聚了国内五十余位胶质瘤领域的青年学者、临床医生及科研新锐,通过专题报告、病例研讨等形式,共同探讨胶质瘤研究的最新突破与临床转化路径。展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在胶质瘤领域的锐意探索与创新精神,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及个案管理研讨会”分会场则聚焦于临床实际工作,针对医疗质量把控、患者个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讨论。
讲者分别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银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志勇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何振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仲丽芸教授和乐问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段雄教授。几位专家从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胶质瘤综合治疗模式更新、患者个案管理经验、肿瘤全程个案管理学科建设与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分享。
来自于国内知名医院的十余名资深专家参与讨论,他们均深耕胶质瘤临床与医护质量管理多年,围绕医疗质量控制、脑胶质瘤全程个案管理、病例诊疗经验及神经外科护理培训基地建设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在临床上的经验与心得体会,为提升脑胶质瘤整体诊疗水平开拓了新思路。

结语
此次“2025胶质瘤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暨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无疑是胶质瘤防治领域的一场学术盛宴。会议期间,各方专家学者积极分享前沿成果、热烈交流创新理念,不仅为胶质瘤防治工作点亮了前行的灯塔,更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青年专场中,青年才俊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与创新精神,恰似点点繁星,为胶质瘤防治事业的天空增添了璀璨光芒。而“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及个案管理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岭南春日木棉燃,珠水含情映碧天。盛会群贤齐汇聚,胶质瘤里探新篇。”正如开篇诗句所描绘,这场盛会在美好的季节里开启了胶质瘤诊疗的新征程。如今,会议虽已落幕,但征程仍在继续。未来,胶质瘤防治领域的全体同仁必将秉持“求实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携手并进、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基础研究的深度,拓展临床诊疗的广度,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力求在胶质瘤防治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光明,让胶质瘤防治的新篇书写得更加辉煌灿烂。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