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hunt系统(经皮介入脑脊液分流系统)是专注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开发新型微创疗法的CereVasc公司开发的一款新型血管内可植入式脑脊液分流管和相关递送组件,可避免侵入式手术、全身麻醉、住院时间延长和术后疼痛,有望显著简化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流程、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惠及目前禁用全麻和侵入性手术治疗的相关合并症患者。

2025年2月5日,CereVasc公司公布了关键性“研究器械豁免(IDE)”临床研究——“CereVasc旗下eShunt系统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美国关键性研究”(NCT05232838)的初步结果。该试验是一项在美国11家学术中心开展的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于2022年4月启动,并计划于2030年4月完成所有研究工作。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eShunt系统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初步结果,在研究纳入的30名年龄在65至8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中,主要安全性和疗效终点均已达到。
安全性方面,这些老年患者在90天内未出现与器械或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且未报告非预期器械相关副作用。平均住院时长为1.3天。相较之下,根据先前发表的NPH传统开放式分流手术的数据,脑室分流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或再次住院率为25.15%,平均住院时长为3.0天(doi:10.1093/neuros/nyz299)。
疗效方面,97%(29/30)的老年患者接受eShunt系统治疗后,NPH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包括步态(通过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衡量)、认知(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衡量)和泌尿(通过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表[NBSS]衡量)等。
对于这些初步结果,美国耶鲁大学纽黑文医疗中心神经血管外科主任Charles Matouk博士表示:“这些结果表明,血管内治疗或许能够改善NPH的整体护理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微创疗法将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治疗。”
CereVas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 Levangie表示:“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这些初步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十分出色,患者在eShunt系统的治疗下恢复迅速且住院时间缩短,90天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而且几乎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有临床改善。这些结果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血管内微创疗法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能够让更多NPH患者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5年第2号)》,eShunt系统近日已成功进入创新审查程序,这一消息标志着eShunt系统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和市场推广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国内NPH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微创治疗选择。(推荐阅读:《【风向标|药械】eShunt系统加速进入中国,NPH治疗迎来新契机》)

CereVasc公司(https://cerevasc.com/)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医疗中心,专注于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开发新型微创疗法。CereVasc的第一个产品eShunt系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用于交通性脑积水的微创治疗装置,也是当前标准护理的潜在改善方法。eShunt系统的概念源于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主任及主任医师Carl Heilman博士以及神经血管外科主任兼血管内神经外科负责人Adel Malek博士,包括血管内植入式脑脊液(CSF)分流管和输送组件,旨在不进行侵入式手术并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进入风向标专栏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