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一
Effect of Disulfiram and Copper Plus Chemotherapy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双硫仑和铜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IF:10.5; JAMA Network Open
原文链接: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uploads/1/file/public/202411/20241127171131_mqtjkgb8p3.pdf(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01
摘要:
重要性:多项临床前研究表明,双硫仑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中一个潜在的适应症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目的:评估双硫仑和铜作为烷化化疗的辅助治疗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地点和参与者:这是一项多中心、非盲、随机的II/III期临床试验,采用平行组设计。患者在瑞典的7个研究点和挪威的2个研究点招募,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岁或以上,首次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并有接受烷化化疗的指征。患者随访至死亡或最长24个月,最终随访日期为2021年1月15日。数据分析时间为2022年2月至9月。
干预措施: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标准护理(SOC)烷化化疗单独治疗或SOC加双硫仑(每日400毫克)和铜(每日2.5毫克)。
主要结果和测量:主要终点是6个月的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不良事件和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
结果:在随机分配到SOC(n=45)或SOC加双硫仑和铜(n=43)的88名患者中,63名(72%)为男性;平均年龄(标准差)为55.4(11.5)岁。研究组之间在6个月生存率上没有显著差异(SOC为62%[26/42],SOC加双硫仑和铜为44%[19/43];P=0.10)。SOC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8.2个月(95%CI,5.4-10.2个月),SOC加双硫仑和铜组为5.5个月(95%CI,3.9-9.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95%CI,2.4-4.6个月)和2.3个月(95%CI,1.7-2.6个月)。SOC加双硫仑和铜组有更多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34%[14/41] vs 11%[5/44];P=0.02)和严重不良事件(41%[17/41] vs 16%[7/44];P=0.02),10名患者(24%)因不良反应停止双硫仑治疗。
02
结论和意义: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与单独化疗相比,双硫仑和铜的添加导致显著增加的毒性作用,但在生存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表明,双硫仑和铜不适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文献二
Adjunctive Intravenous Argatroban or Eptifibatide for Ischemic Stroke
辅助静脉注射阿加曲班或依替巴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IF:96.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原文链接: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uploads/1/file/public/202411/20241127170628_4dedn4tsy1.pdf(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01
摘要:
背景: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将静脉溶栓与阿加曲班(一种抗凝剂)或依替巴肽(一种抗血小板剂)结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方法:团队在美国57个地点进行了一项三组、适应性、单盲、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开始后75分钟内被分配接受静脉阿加曲班、依替巴肽或安慰剂。主要疗效结果是通过集中裁定评估的90天改良Rankin量表得分(范围为0到10,得分越高表示结果越好)。主要安全性结果是随机化后36小时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
结果:共有514名患者被分配接受阿加曲班(59名患者)、依替巴肽(227名患者)或安慰剂(22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70%接受阿替普酶,30%接受替奈普酶),225名患者(44%)接受了血管内取栓术。90天时,阿加曲班组的平均(±SD)效用加权改良Rankin量表得分为5.2±3.7,依替巴肽组为6.3±3.2,安慰剂组为6.8±3.0。阿加曲班优于安慰剂的后验概率为0.002(效用加权改良Rankin量表得分的后验平均差异为-1.51±0.51),依替巴肽优于安慰剂的后验概率为0.041(后验平均差异为-0.50±0.29)。三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相似(阿加曲班组为4%,依替巴肽组为3%,安慰剂组为2%)。90天时,阿加曲班组和依替巴肽组的死亡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24%、12%和8%)。
结论:在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静脉阿加曲班或依替巴肽的辅助治疗未能减少卒中后的残疾,并且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
02
结论:
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静脉注射阿加曲班或依替非巴肽作为辅助治疗并未改善90天的功能结局。
文献三
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acute stroke within 4·5 h of onset (ATTEST-2): a randomised, parallel group, open-label trial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中风(ATTEST-2):随机、平行分组、非盲试验
IF:46.5; The Lancet Neurology
原文链接:https://medtion-image.medtion.com/uploads/1/file/public/202411/20241127171459_jexmxy5m4y.pdf(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01
摘要:
背景:替奈普酶相较于标准的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具有潜在优势,因为它可以单次注射,可能具有更高的疗效。ATTEST-2试验研究了替奈普酶在发病4.5小时内是否不劣于或优于阿替普酶。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平行组、非盲的试验,在英国的39个中风中心进行。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mg/kg或替奈普酶0.25mg/kg。主要终点是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布。
结果:在2017年1月25日至2023年5月30日期间,共有1858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其中1777名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替奈普酶在第90天的mRS评分分布上不劣于阿替普酶,但并不优于后者。
结论:替奈普酶0.25mg/kg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4.5小时内不劣于0.9mg/kg的阿替普酶。替奈普酶更易于使用,特别是在医院间转移的情况下,表明应优先选择替奈普酶进行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











审校:赵家瑜
终审:柯以铨、张祎年
专家简介
柯以铨 主任医师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神经肿瘤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张祎年 主任医师
● 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基地主任、珠江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培训班负责人,已主办半年期珠江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培训班(珠江神解)五期,累计培养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医生60余名,主办短期手术入路解剖示教培训班多期,培训全国年轻神经外科医生500余人次
● 擅长复杂颅底肿瘤、颅内外沟通肿瘤、脑干肿瘤、复杂脑肿瘤、椎管肿瘤、脑血管病等的显微外科治疗;擅长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
● 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进修颅底外科手术入路及显微解剖培训,师从佟小光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神经内镜解剖及手术技术,师从张亚卓教授
● 主要学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等
● 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杂志》、《Glioma》、《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等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
●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SCI Top期刊论文一篇IF 29.1、SCI 2区论文四篇)、发表CSCD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
● 参与的研究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会中华神外好青年全国手术技能总决赛亚军、第十七届全国神经放射学学术大会读片比赛二等奖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
珠江神经肿瘤外科 文献追踪
专栏往期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