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发布 | 95阅读

胶质瘤多学科诊疗(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患者与家属需知的那些事

脑医咨询

脑医汇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脑部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对于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胶质瘤多学科诊疗(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4年137卷,涵盖了众多对患者及家属有指导价值的内容,本期就来一起了解吧。


胶质瘤MDT是什么

胶质瘤MDT是由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他们会在特定时间(线下、视频或电话会议形式)讨论拟诊为胶质瘤的患者情况,贯穿诊疗全程,包括初诊、治疗及随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出诊断、制定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由相应学科给予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定期随访,必要时动态调整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规范、个体化、综合性的最佳诊疗服务,最终使患者获益。

胶质瘤MDT有什么优势?


1.精准诊疗与生存期延长
MDT模式有助于制定精准诊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多项研究表明接受MDT诊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长,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显著改善。
2.提高患者依从性
患者在MDT模式下能得到更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更了解治疗方案的意义和获益,从而更愿意配合治疗。
3.提高医疗效率与质量
促进医疗团队成员沟通,减少工作压力,降低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例如,一项肺癌MDT研究显示,与非MDT组相比,经MDT讨论的患者诊疗对指南的依从性更高,从诊断到完成治疗的时间显著缩短。


MDT团队的构成

1.核心科室 

  • 神经外科:专注于手术切除肿瘤,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等制定手术方案,力求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同时获取病理诊断所需组织。

  • 医学影像科:利用先进影像学技术(如MRI、CT等)评估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血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治疗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 病理科: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理分级、亚型及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如确定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状态。

  • 放疗科:设计放疗计划,计算放疗剂量与照射范围,控制肿瘤生长、减少复发风险,同时避免对正常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

  • 肿瘤内科:依据病理类型、分子特征和患者整体状况制定化疗方案,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及疗程。

2.辅助科室 

胶质瘤诊治过程中出现的癫痫、卒中等神经并发症需神经内科参与处理;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需精神心理科的参与诊治;神经康复团队的早期参与可以在手术后带来显著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内科的参与为患者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以及等血液系统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带来益处;临床护理的参与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缓解睡眠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此外,神经胶质瘤患者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都有复杂的姑息治疗需求;中药、针灸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也应当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儿童型胶质瘤可伴发于Li-Fraumeni综合征、I型神经纤维瘤病、体质修复缺陷综合征、奥利尔病、马夫奇综合征和Turcot等肿瘤易感综合征,这提示胶质瘤MDT需纳入儿科/遗传咨询。


MDT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诊断阶段

患者出现症状就医后,神经外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及初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发现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转诊至MDT团队。影像科医生进一步通过增强MRI等详细检查评估肿瘤特征,病理科医生在术后对肿瘤组织进行全面病理分析,包括分子标志物检测,从而确定精准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二)治疗决策阶段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WHO Ⅰ-Ⅱ级),若肿瘤位于非功能区且可完整切除,神经外科医生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和分子标志物情况,神经肿瘤科和放疗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例如IDH突变且1p/19q联合缺失的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可能只需密切观察或低剂量放疗;无此分子特征的患者可能需辅助化疗。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如WHO Ⅲ-Ⅳ级),手术联合放化疗是常见治疗手段,放疗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放疗计划,肿瘤内科医生依据分子检测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尤其对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疗效更佳)。

(三)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影像科医生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放疗或化疗期间通过MRI观察肿瘤变化),若发现肿瘤进展,MDT团队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考虑调整策略,如放疗后进展可能更换化疗方案或评估再次手术可能;化疗耐药时,放疗科医生可能调整放疗剂量或方式。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复发或并发症,与其他学科医生商讨应对措施。神经肿瘤科医生监测化疗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确保患者耐受化疗。

(四)随访阶段

随访期间影像科医生定期进行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发现可疑复发迹象,MDT团队评估确定是复发还是治疗后改变(如放射性坏死)。若复发,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再次手术可行性和风险,放疗科和神经肿瘤科医生制定复发后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再次放疗、更换化疗药物或采用新型靶向、免疫治疗等)。同时,神经科医生关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癫痫控制和生活质量,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治疗,如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指导功能锻炼等。


分子检测在MDT中的意义


分子检测在胶质瘤诊疗中扮演关键角色:


  • IDH突变状态影响化疗药物选择和患者预后,IDH突变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且对某些化疗药物更敏感;

  • 1p/19q联合缺失多见于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对放疗和化疗更敏感,预后较好,治疗决策时可据此调整强度;

  •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胶质母细胞瘤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甲基化患者反应性更好,获益更多。


此外,新兴分子标志物如BRAF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等也逐渐纳入检测范畴,对特定类型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有潜在重要价值。患者及家属应认识到分子检测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测,以便获得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患者及家属如何参与MDT


1.提供详细病史信息
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病史、发病症状表现、症状出现时间及发展过程等。例如,若家族中有类似肿瘤病史,可能提示遗传因素,促使进一步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2.积极参与治疗决策沟通
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利弊、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结合自身意愿、生活质量需求和家庭经济状况参与选择。如某种治疗虽效果好但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经济负担重,可与医生商讨替代方案。
3.密切观察并反馈情况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和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新出现的不适、药物不良反应或精神心理问题,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处理。
4.协助随访康复护理
严格按医生要求定期带患者复查,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免责声明: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具体情况下的个体化治疗,临床治疗请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本文封面及配图来源Freepik


点击前往查看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胶质瘤详情或进入病友群交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18621705623(微信同号)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