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发布 | 4207阅读

西渡梅奥一访学札记(二)Mayo is Mayo!梅奥诊所神经外科手术观摩体会

陈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梅奥诊所的宣传语是简洁有力的:“1 & only”。这所医院不仅是医学的殿堂,更是许多医生梦寐以求的圣地。我的朋友Y,是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医学生。他犹如一本活的解剖学图谱,目前已经发表了超过五十篇神经解剖领域的论文。他热切地期望能够在明年被梅奥神经外科住院医生项目录取(每年只有四个名额,其中最多两名来自梅奥本校)。谈起梅奥时,他言简意赅:“Mayo is Mayo!”——这不仅仅是一句赞美,更像是对医院与医生相互成就的高度概括。梅奥,正如陈高主任口中常提到的“目的地医院”,是患者寻求治愈的终点站,患者一旦来到这里,就不再需要寻找其他地方接受进一步治疗。不仅如此,梅奥更是一个成就医生的地方。在医院科室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得以在这里观摩了Maria Peris-Celda教授及其他专家的多台手术。作为一名独立主刀的年轻医生,我怀着学习的心态记录下这一切,希望通过笔端传递出我的见闻与感悟。梅奥能够让大多数手术患者,甚至在涉及脑干手术的情况下,仅需两天便可出院回家,这除了医保制度与患者观念的不同外,手术的高质量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由于手术期间禁止拍照,本文将仅以文字描述我的所见所感。
曾有朋友问我,梅奥的手术为何感染率如此之低,有什么秘诀?这背后隐藏着他们对手术流程与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梅奥,进入手术室不需要换鞋,白大褂挂在手术间门口,消毒范围比国内标准要小。尽管手术时间比国内长一倍,但手术人员都佩戴两副手套,所有消毒铺巾物品及手术衣均为一次性材料,铺巾的最里层则用皮钉固定避免缝隙。每个手术间每天只有一到两台手术,这种精简的安排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也让手术室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神经外科手术主要集中在605至708手术间,这样的安排使得每个手术间都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的清洁和准备。
在梅奥,医生们并没有具体的手术量考核,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年手术量是多少。Link教授(听神经瘤手术领域的权威,《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杂志主编)告诉我,2023年的手术量大约是3600台。然而,相比于数量,他们更关注的是手术的指征、效果以及并发症。这种重质不重量的理念,与我们陈高主任要求每周回顾所有手术病例的做法不谋而合。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梅奥,我没有看到太多新颖的手术方式。国内如今兴起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和脊髓电刺激促醒术等,在这里并没见到。所有的骨窗设计也都是按照书本的标准骨窗,似乎没有医生关系切口的大小。这样看来或许,医学创新的沃土在国内?然而,梅奥的手术室毫无疑问配备全球最为先进的医疗设施。手术室的布局仿若机场的候机大厅,横向的主轴通道两侧分布着手术室、麻醉科、术后护理及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这种设计为日间手术患者的转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纵向上,每个入口两侧排列着10间手术室,整个手术间在一层估计有90至100间手术室,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但由于标识清晰,行走其中也不会迷路,大而不乱,井然有序。
梅奥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从门诊、手术到术后随访,这一模式贯穿了整个治疗流程。曾有一次,我陪同一名骶椎脊索瘤患者体验了梅奥的门诊服务。在大外科检查后,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被分别安排至泌尿科、骨科、放疗科、化疗科等相关科室的门诊,最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讨论,由骨科医生给出了最终的治疗方案。这种全面的合作模式,确保了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优质的治疗。
手术中的多学科协作同样让我深感钦佩。以鞍区肿瘤为例,神经外科负责肿瘤切除与黏膜瓣设计,而鼻科医生则负责鼻腔部分的暴露、黏膜瓣制作及术后颅底重建。在复杂手术中,鼻科医生甚至会协助神经外科持镜。这种团队合作,在国内也许会被认为是“粗活”, 我八月份去匹兹堡参加神经内镜颅底高级学习班,发现德高望重的Snyderman教授将近70岁了仍然在帮Gardner教授持镜。因此,在梅奥,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最大的专长。再以听神经瘤经迷路入路手术为例,神经外科医生负责切除颅内肿瘤,而耳科医生则负责磨除迷路及切除内听道肿瘤,最后进行颅底重建。我猜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为啥只要病人无有效听力,他们就会选择经迷路入路。这种分工明确的合作方式,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也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在梅奥,我第一次感受到“超微创”手术的深层含义。这不仅仅是手术技术的提升,更是对解剖训练的极致追求。例如,实验室中每张解剖图片都务必做到解剖的清晰利落;中动脉动脉瘤手术中花费整整一小时分离侧裂,保留每一根细小的皮层血管;在中等大小的听神经瘤切除过程中,几乎全程未使用电凝;期间利用电生理计算每一步操作后面神经波幅变化从而量化面神经保留的功能;在复发性颅咽管瘤手术中,他对残余的垂体及垂体上动脉分支的精细保护,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能够做到这一切的背后,除了精湛的解剖功底,还有得益于梅奥手术室中各类先进仪器和精细手术器械的支持。每个房间都配有带托手功能的手术医生椅(UFSK surgiForce),配有5至6个显示屏供麻醉师和护士观看,几乎每台手术都配备了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设备。神经电生理由专门的人员操作管理,P博士自豪的告诉我除了颅神经(CN) I和CN IX,其他颅神经都能监测,甚至略带玩笑的表示在CN I边上最新发现了CN 0(有待考证)。经鼻蝶手术采用视觉诱发电位监测视力变化;后颅手术的对V-XI颅神经的全覆盖监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后ICG、多普勒和电生理的反复确定夹闭情况、血管通透及大脑功能。我也第一次见识了NICO Myriad用于神经内镜下颅咽管瘤切除、特殊B超定位垂体微腺瘤等。这些精密的设备,如同医生的“第三只眼/手”,确保了每一步操作的精准与安全。
总的来说,梅奥的手术并非只是墨守成规,而是细节上的无数坚持与改进造就了其卓越的成果。正如我们浙二医院的核心价值观“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Mayo is Mayo!” 这句话,贯穿始终,既是称赞,更是对他们不断追求卓越的敬意。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 陈盛

2024.9.26记于St Mary’s Hospital


往期阅读

西渡梅奥一访学札记(一)


作者简介

陈盛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美国梅奥诊所(罗切斯特)神经外科访问学者,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兼职副教授。 

擅长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开展各类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并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前往美国Mayo、Barrow Neurosurgical Institute、UPMC等国际知名神经外科中心访学。

目前担任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青年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脑网络神经外科分会委员、长三角神经内镜创新联盟理事、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德科学中心青年科学家及《Transl Stroke Res》、《Neurosci Bulletin》等多本专业杂志编委/青年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入选全国胶质瘤青年科学家,卒中未来引领者计划(第二期),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大学临床拔尖人才,等项目,在《Ebiomedicine》《Adv Sci》《Ann Neurol》《Stroke》及《中华神经外科》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一作/通讯),被《Lancet》等杂志及多个指南引用。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