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访学缘起:选择梅奥


科室主任陈高教授重视青年医生成长,充分为大家开拓眼界的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大家前往国际最顶尖的知名中心进行沉浸式学习。梅奥诊所学术严谨,医疗技术位于世界前沿,综合实力常年位于全球第一。尽管我已能独立完成各类显微手术,陈高主任还是勉励我能在这样的顶尖医院进一步提升自我,在神经内镜手术方面有所突破。于是,我主动联系并通过面试,获得了为期一年的梅奥颅底+耳鼻喉外科访学机会,加入The Rhoton Neurosurgery and Otolaryngology Surgical Anatomy Program成为访问学者(该计划的基本信息:https://ce.mayo.edu/online-education/content/rhoton-neurosurgery-and-otolaryngology-surgical-anatomy-program-rochester-minnesota)。
图1. Maria Peris-Celda教授在国内出版的两本书
图2. 实验室相关项目介绍
二

罗切斯特小镇:因梅奥而闻名

从杭州出发,经过一天的行程,我于2024年5月11日到达梅奥总部所在地罗切斯特小镇。还未整理行李,我赶上了几十年一遇的极光,仿佛是好运的象征。罗切斯特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东南部,是该州第三大城市,因享誉全球的梅奥诊所而闻名,被称为“梅奥小镇”。小镇围绕梅奥诊所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许多设施通过地下通道相连,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行,同时保持了城市的美观和秩序。小镇约13万居民中约有一半与梅奥诊所有关,约40%的经济直接或间接依赖梅奥诊所。小镇的宁静生活让我可以专心从事神经系统解剖的创新工作。
图3. 罗切斯特小镇风光
1

梅奥诊所: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构
今天去观摩了1台药物抵抗性泌乳素腺瘤经鼻蝶手术和1台颞叶海马杏仁核病灶切除术,均为各自手术间的唯一手术,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先进的设备,相反这些设备我们其实也都有。而是,主刀医生对高年资住院医师的step by step的指导,完全是倾囊相授,包括脑膜切开的方式、显微镜的角度、病灶切除的范围、切除时器械的配合、如何止血等各个细节。每个环节都是示范-操作-纠错,这就造成了手术时长的延长。一个房间一天一台手术能实现这样的带教模式。但是,在一个房间一天要完成5台大手术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率医疗”和“优质带教”的平衡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
2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这一个月来,我感受到这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很“美”,因为它的建筑,更因为它的人文历史。


图4. Plummer building


图5. St Marys hospital和Gonda building
图6. Mayo building
图7. 医院路标与地下通道标语
3

初来乍到
梅奥诊所的院区如同迷宫,但路标和工作人员都能指引初来乍到的人们找到目的地。第一天报道时,科室秘书和人事部门秘书全程带我到各个部门办理手续,并领取了工牌和免费的公交卡。入职培训主要通过线上完成,内容涵盖医院文化、隐私保护、紧急处理和实验室规则等方面。梅奥诊所的信息化建设令人称道,毕竟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病历管理系统和第一个电子病历档案。我主动申请加入科室住培群,通过zoom参加的不定时的7点早会,包括文献解读、人文培养、医学之外的能力训练等。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病例讨论,每个病例都非常复杂,每次都采用问答形式配合文献总结,这样略带犀利的讨论过程对年轻医生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和提高,我们在学术探讨上是否也能采纳下西方文化的“直接”。
图8. 本人的工牌和会议通知
三

梅奥诊所的神经解剖

实验室继承了Rhoton教授的理念——每个解剖都要做到极致清楚干净。如石祥恩教授回忆Rhoton教授给他的建议:能两年做出两张可观的图片、一年能做出好的标本片子就已经很好了。这样的理念也体现在实验室教学的方方面面,让我感受颇深。Maria Peris-Celda教授是一位极为注重细节的老师,要求每张图片都达到解剖图谱的标准,每个解剖步骤最终都需转变为3D解剖照片。我第一次尝试的Kawase入路解剖图在实验室例会上因细节问题被形容为“丑陋”,感觉比国内手术的要求还高。同时,梅奥的培养制度非常严谨,医学生/医生必须在前一阶段取得合格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对质量把控极高。这种严谨性确保了每位医学生和医生在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高标准,保证了科研和医疗质量;无解剖,不真刀。
图9. 实验室全景


图10. Stryker移动解剖室
四

访学感悟与未来展望

一个月的访学,让我感受到小镇的生活、宽松的氛围和梅奥所倡导的“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精神,这将成为我在神经外科解剖+手术入路研究方面的新起点。感谢浙江大学郑树医学精英奖学金的资助,感谢张建民教授、陈高教授、吴群教授和Maria Peris-Celda教授的鼓励和指导,特别感谢我的太太赵越女士和家人,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 陈盛
记于Mezzanine,Mayo Building
图11. 实验室fellow合影(Maria Peris-Celda教授 右三, 笔者 左一)

作者简介

陈盛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兼职副教授。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擅长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开展各类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前往美国Mayo、Barrow等国际知名神经外科中心访学。
目前担任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和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长三角神经内镜创新与转化联盟理事,及《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等多本专业杂志编委/青年编委。
入选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大学临床拔尖人才,在《Ebiomedicine》《Adv Sci》《Ann Neurol》《Stroke》及《中华神经外科》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一作/通讯),被《Lancet》等杂志引用超过40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