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发布 | 1394阅读

黄煜伦教授揭秘NXL-004基因治疗如何开辟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治疗新路径

脑医咨询

脑医汇

黄煜伦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

达人收藏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成人脑肿瘤,其快速浸润性导致难以完全切除,复发率高,预后差。其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替莫唑胺化疗,但中位生存期仅12-15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3%。复发患者生存期进一步缩短,有效治疗策略有限。



近期,脑医汇-脑医咨询有幸邀请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黄煜伦教授带来了《拒“胶”新疗法!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进展》科普答疑直播。并详细介绍了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及前沿的基因治疗相关内容,并分享了基因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患者入组标准及疗效,欢迎脑胶质瘤患者及家属阅读、转发!

胶质瘤治疗现状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内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我国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4)/10万,近年胶质瘤的发病率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年死亡人数达3万。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脑胶质瘤(IV级),中位生存期平均14.6个月,且极易复发。目前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肿瘤电场治疗等多种方式的综合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探索进展



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有较多是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来探索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

  • 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尚未取得阳性结果,Checkmate-498/598/143等大型III期研究均告失败;

  • 溶瘤病毒治疗:2021年,溶瘤病毒疗法G47Δ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条件性限时批准,用于治疗脑胶质瘤,更多溶瘤病毒正在探索中;

  • 疫苗治疗(肽疫苗,DC细胞疫苗):DCvax-L于2022年发表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提高新诊GBM患者生存期(19.3月 vs 16.5月),但目前尚未获FDA批准;

  • 过继免疫细胞治疗(CAR-T、CAR-NK、TCR-T、TIL等);

  • 细胞因子治疗;

  • 联合治疗等。


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引入靶细胞,以治疗或预防由基因缺陷或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这种方法在一系列疾病中都有希望,包括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近10余年来,基因治疗的研究快速发展,其中57%的研究都是集中在肿瘤领域。基因治疗可以改变GBM中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行为,同时有可能克服GBM耐药。




GBM基因治疗的常用策略



目前GBM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

  • 免疫基因治疗,如CAR-T/TCR-T、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树突细胞和DNA疫苗)等;

  • 溶瘤病毒治疗;

  • 自杀基因治疗;

  • 基因编辑、基因沉默(核酸药物);

  • 原位转分化治疗等。





基因治疗常用载体



将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引入靶细胞(如肿瘤细胞)需要使用相应的载体,包括:

  • 病毒载体

   ▷逆转录病毒(RV)/慢病毒(LV)

   ▷溶瘤病毒(ADV、HSV等)

   ▷腺相关病毒(AAV)

  • 非病毒载体(纳米颗粒、脂质体、干细胞等)


但是因为病毒载体将目标基因递送到肿瘤细胞的效率更高,表达时间更长,因此较为常用。




AAV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优势



AAV经过近60年的发展,是目前体内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基于AAV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超过250项。


AAV病毒无致病性,迄今从未发现野生型AAV对人体致病(80%的人感染过AAV);重组AAV去除了野生型AAV基因组的96%,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其可在体内长期表达转基因,多种血清型使其能够靶向于特定组织,例如视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或肌肉等,几乎不会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在NIH对于生物技术制品的相关评级中,AAV处于最安全等级。



NXL-004治疗复发或进展恶性脑胶质瘤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简述



NXL-004由神曦生物自主研发,是一款基于陈功教授团队开创性的原位细胞转分化技术平台开发的全球创新型治疗胶质瘤的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该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3年12月授予NXL-004治疗恶性脑胶质瘤适应症孤儿药资格认定(ODD)。这是全球首款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的针对恶性胶质瘤的AAV基因治疗产品。





NXL-004主要研究成果



临床前研究中,NXL-004在多种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系及动物模型中进行了疗效评估,实验证明NXL-004可以重编程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分裂,降低胶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提高神经元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其向不可分裂的神经元方向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有可能将其转分化为神经元。在GBM模型小鼠中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显著延长生存期,同时在啮齿类及灵长类模型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正在开展“一项评估NXL-004注射液在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煜伦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PI)。该项目正在接受受试者入组申请,欢迎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入组相关事宜。


主要入选标准:


1. 年龄≥18且≤70岁;

2. 既往活检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WHO 3-4级);

3. 放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MRI增强扫描有1个可测量病灶(最大直径≥1.0cm);

4. KPS评分≥60;

5. 预期生存期≥3个月;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为更好帮助符合条件患者初筛预筛,如有符合条件的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请点击下方报名入口提交病历资料报名。更多详情欢迎添加或致电神外资讯/脑医咨询冯老师13062815932(微信同号)





主要研究者介绍


黄煜伦 教授

  •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委会MDT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电生理学组委员

  •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委员

  • 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

  •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学组委员

  • 长期致力于各类脑肿瘤临床、基础和教学工作,特别是脑胶质瘤、垂体瘤、颅底肿瘤、转移瘤的治疗;在正常压力脑积水以及复杂脑积水的治疗,注重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在胶质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国内外发表刊物论文60余篇,SCI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6.09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共5项

门诊信息




周二上午 神经外科胶质瘤专病门诊

周三上午 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欢迎大家积极分享

让更多患者及家属得到正确指引
【脑医咨询】一起
科学应对脑胶质瘤

守护生命的希望

END


免责声明:

网络咨询不能替代当面诊疗,在线答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