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发布 | 230阅读

NGMA西南专科联盟学习班第三期报道及第四期预告

脑医汇

达人收藏
本期专题:11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病理重分类及预后分析
会议主席:毛庆教授
本期首席专家:刘艳辉教授、舒凯教授、吕胜青教授
会议时间:2024年6月3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



本期互动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胶质瘤MDT团队


  • 神经外科:毛庆教授、刘艳辉教授、王翔教授、杨渊教授、曾云辉教授
  • 肿瘤科:刘磊教授、王峰教授、艾平教授、蒋明教授、彭星辰教授、谢莉教授、姚兵教授、张洪教授、罗勇教授、李燕雏教授、张琼文教授、夏学明教授
  • 病理科:陈铌教授、龚静教授、余天平教授
  • 影像科:月强教授、杨喜彪教授
  • 神经内科:周红雨教授、李劲梅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 神经外科:舒凯教授、张所军教授、李朝曦教授、肖群根教授、胡峰教授、王俊文教授、李然教授

  • 肿瘤科:胡广原教授、张孟贤教授、龙国贤教授、赵荆教授、李倩侠教授、席青松教授、陈歆教授

  • 放射科:朱文珍教授、张佳璇教授、李丽教授

  • 病理科:柯昌庶教授、熊晶教授、张超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 神经外科:吕胜青教授、裴玉春教授、刘国龙教授

  • 肿瘤科:钟良志教授

  • 放射科:张磊教授

  • 病理科:刁鑫伟教授



专题分享:11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病理重分类及预后分析



华西医院陈铌教授:



2021版WHO(CNS 5)与2016版WHO(CNS 4)分类对比,2021版的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类较2016版弥漫浸润性胶质瘤病理分类更为简化,CDKN2A/B纯合缺失纳入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WHO 4级诊断标准。11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病理重分类: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21年按照CNS4标准诊断的11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包括DA(38例)、AA(24例)及GBM(55例),补齐相关基因检测,117例中发生变化的共20例(17.1%),9例IDH突变型GBM的病例诊断为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WHO 4级,1例IDH突变型DA伴有CDKN2A/2B纯合缺失诊断为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WHO 4级(升级),2例IDH野生型DA,因TERT启动子突变,重分类为GBM(升级),6例IDH野生型AA,因TERT启动子突变,重分类为GBM(升级),2例IDH野生型AA,因EGFR扩增、+7号/-10,重分类为GBM(升级)。中位随访时间25.3个月,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Astro)的中位OS和中位PFS尚未达到,一年和两年生存率均为98%,包括1例死亡(1.6%),8例复发(13.1%)。GBM中位OS为18个月,中位PFS为15个月,一年生存率为71%,两年生存率为35%,包括22例死亡(39.3%),17例复发(30.4%)。IDH突变型WHO 2级、3级、4级间的OS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IDH突变型WHO 4级与IDH野生型GBM间的预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结,重分类后,发生变化的主要为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Astro 4)和部分因分子参数提升级别的IDH野生型星形细胞瘤。2. Astro 4与按CNS4分类的GBM和按CNS 5分类的GBM间的OS和PFS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应该从GBM中独立出来。3. 分子GBM与组织学GBM预后无明显差异,验证了分子参数提高WHO级别的准确性。



临床病例讨论1——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



华西医院影像科:该病例最开始额叶片状T2WI高信号伴小强化结节,病变主要是皮层下累及灰质区,白质区T2WI信号增高,水肿为主可能,病灶整体成三角型,尖端指向侧脑室,考虑少突胶质瘤或低级别胶质瘤可能性大。后颅窝病灶以囊状软组织为主,周围斑片状信号,周围有个实心结节,未见明显强化,影像诊断较为困难。后续新出现顶枕叶病灶,较前额叶病灶表现不同,呈花环样强化,周围大片T2WI高信号,且病灶进展较快。若将3个病灶放一起诊断,为多中心病灶,在同源性方面,后颅窝和额叶可能来源相似,顶枕叶病变与之不同,考虑为多中心、非同源病灶,顶枕叶级别更高,孤立来看顶枕叶病灶,是比较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在该病例中受到额叶和后颅窝的干扰下,信心略不足,但还是比较支持胶质母细胞瘤。右侧额叶、后颅窝病灶表现类似,考虑可能为另外同一来源病灶,额叶的病灶表现更像是少突胶质细胞瘤,如能从额叶室管膜区寻找到侵犯征象,后颅窝病灶可能和右侧额叶病灶同源,即少突胶质细胞瘤。


华西医院病理科:该病例第二次术后病理组织学4级,分子检测IDH野生型,TERT突变,诊断为胶质母细胞,IDH野生型,WHO 4级。第三次只有形态学,无分子检测结果,形态学为高级别胶质瘤,但在形态学上与第二次术后病理形态不完全相同,所以或许额叶病灶和顶枕叶病灶是两个起源,额叶病灶可能是少突胶质瘤或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从2015初次手术到2023复发,符合相关病程。但是第三次手术标本未见IDH基因检测结果,建议完善相关检测,第二次手术病灶为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赞同杨教授和陈主任的意见,额叶与小脑病灶同源,顶枕叶病灶为另一来源,说明胶质瘤在表现上的多样性和诊断的复杂性。


新桥医院肿瘤科:患者胶质母细胞瘤二次术后放化疗后3月,复查MRI提前颅内多发异常强化影伴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考虑放疗后改变可能,复发不除外,患者自感头晕头痛不适,常规脱水处理效果不明显,故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


华西医院肿瘤科:对于首次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贝伐单抗联合Stupp方案是目前应用最多、广泛的一种,其能延长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但并非使病人得到总的生存受益。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贝伐单抗单药治疗方案较先前化疗方案(如甲基苄肼+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方案等)有较大的抗肿瘤活性,如生存期延长、类固醇药物使用剂量减少等。既往研究显示,与贝伐单抗单药方案相比,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应用方案,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客观反应率较高;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TMZ,能够延长部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临床病例讨论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



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该患者父亲在国内多家知名胶质瘤中心辗转,对疾病诊治的要求高且谨慎,患者没有选择手术治疗,也没有进行放疗。该病例在影像上符合胶质瘤的考虑,活检结果却是阴性,是因为取材的异质性还是其他原因;该患者自发病以来,症状未见明显加重,对于下一步治疗是放疗还是继续随访观察呢?


同济医院放射科:该患者影像符合脑干低级别胶质瘤,病灶呈局灶性生长。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该病例第一次活检未进行H3K27M检测,病程较长,较为符合低恶性胶质瘤的进展方式。活检确实存在取材体积小或取材不典型,有时很难准确的进行病理分型。对于病变相对弥散,强化不明显,可以进行放疗。该病例病变在进展,桥臂较为明显,四脑室受到挤压,建议可直接手术减瘤,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电生理监测下保障功能的前提进行大部分切除,获取更多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同济医院肿瘤科:建议患者首先考虑减瘤手术,术后做辅助放疗。该病例虽然病史较长,但一直在进展,最近复查病灶明显长大,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极大。



临床病例讨论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


01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该病例术前出现语无伦次、言不由衷、语言和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对高级认知功能要求较高,术中考虑语言功能颞叶后份切除相对保守,颞叶内侧到颅底切除更彻底一点,术后认知和语言恢复。大家讨论,颞叶内侧的强化结节是术后炎性反应、还是肿瘤的进展?


华西医院影像科:该病例术前CT左侧颞叶片状低密度影,有一定占位效应,环池有狭窄,中线有移位。术前MRIT2WI颞叶肿块混杂信号,肿块后方基底节区岛叶高信号影,T2-FLAIR呈与T2WI类似改变,增强序列呈现明显强化肿块,周围伴小结节。术后第三天MRI提示左侧颞叶术区周边存在少许强化结节,放疗前MRI提示左侧颞叶较前无明显变化。2024-5-8MRI提示左侧颞叶强化结节较前增大,与术前强化病变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判断是否为进展存在困难,建议多模态MRI检查,功能影像与术前多模态对比,进一步明确。


华西医院病理科:该病例为典型的胶质母细胞,形态学大片坏死,细胞异型性大,微血管增生,分子检测IDH野生,TERT突变,是经典的胶质母细胞瘤。



下期预告



NGMA西南胶质瘤MDT专科联盟

2023年7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MDT团队携手西南地区21家医院MDT团队,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NGMA)支持下,共同组建“西南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联盟将致力切实提高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引导脑胶质瘤优质集中医疗资源辐射和下沉,赋能区域医学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推动脑胶质瘤及中国神经系统肿瘤疾病医学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NGMA西南胶质瘤MDT专科联盟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胶质瘤MDT团队



本期互动团队介绍



同济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同济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的建立,旨在推动胶质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综合诊疗模式的发展。通过联合神经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专业人员,集中优势医疗资源,为病患提供个体化的规范疹疗模式,提高医疗治疗和临床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济医院脑胶质瘤中心,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同时在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指导下,MDT团队集中临床和科研资源,做好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区域性技术及学术推广、规范化诊疗、全程管理、建设好全国脑胶质瘤诊疗示范中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