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发布 | 2109阅读

上海神外青年大学堂|陈菊祥教授:重任在肩 共绘蓝图

脑医汇

陈菊祥

上海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2024年5月26日,“神外青年大学堂”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神经外科的新生代医师,通过构建一个深度思考与广泛交流的平台,以推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高质量提升与发展。脑医汇-神外资讯有幸在本届论坛中邀请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菊祥教授进行专访报道,欢迎各位道友阅读,分享!





1. 陈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从一个年轻医生成长到现在,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并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成功。您能否向我们分享一下您这一路的心得体会?此外,您作为现代神经外科技术和理念变迁的经历者,您对该变迁有何个人心得体会,对神经外科医生如何适应这样的变迁有何经验或建议?



陈菊祥教授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我们每天都在路上,这个路是指在心路历程中、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在分析病情中、在评判疗效过程中,我们都一直在路上。年轻神经外科医生确实需要一个磨练过程,要具备一定的阅历。首先,对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来讲,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因为年轻医生无法进行高难度手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认识和经验不足,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责任心,即需要每时每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使病人转危为安,甚至于没有能力处理这些病情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教导如何处理这些疑难杂例。所以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技术很重要。因为在所有医学专业中,神经外科应该是比较高精尖的专业。培养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是极其不容易的,从时间、难度、所有病例的积累等角度考虑,这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外科医生是需要有悟性的,但除了悟性以外,也确实要有踏实的积累。所以我觉得技术的培养也很重要。


第三,作为一个成长过来的人,我觉得年轻医师确实需要老师的指点。良师的谆谆教诲,即技术操作、为人品德和对病患的态度等,对于获得病患的信任必不可少。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些好老师,也遇到了一个好导师,我对这二十几年的神经外科医生成长生涯确实感受颇深,所以我也很感谢此次青年学组提供的平台,让我分享我的成长履历。


现代技术的发展确实给神经外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后的经历表明美国的先进设备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他们的监护、设备、理念等,确实可以给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或者诊断治疗提供很好的保障。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设备和理念,使得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诊断治疗可以如虎添翼,快速发展。


2. 我们知道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在您的带领下,整个科室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受到很多神经外科同道赞叹,您能否向我们分享一下长海神经外科的特色?



陈菊祥教授

长海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有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也有很多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专业特色。前期在老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也做得非常好,尤其在血管病和介入治疗方面,确实在引领发展。但是血管病只是4个亚专业之一,我们期待神经外科能够使4个亚专业齐头并进,能够处理好、服务好所有病患。今天举办的脑科学大会,其实就是蒲慕明院士和江涛院士的主业方向,他们引领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为神经外科注入新的活力。因为脑科学其实是这个时代的脉搏,抓住了这个脉搏,才会抓住医学的本质。我希望神经外科医生,尤其是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对脑科学感兴趣,会探索,有成果。


再者,在神经外科中,功能神经外科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长海神经外科在功能神经外科方向上主攻帕金森病,去年的手术量在上海排第二,也做了将近400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说明长海在该领域还有一定的积累。但长海在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还有待提高,还需向华山、天坛等优秀楷模学习。因为只有推进临床研究,学科发展才会稳步向前。


总体来说,长海这三年已经做了5000多台手术,手术量在上海已经排在第二位。但“量”不代表所有,我们更应该从“质”去考虑问题。所以如何将每一台手术做成精品、做到极致?如何保证每位病人的手术安全?是长海神经外科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长海神经外科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我认为年轻人是长海未来发展的基石,人才是极其重要的。我来长海神经外科以后,确实通过不同途径招聘了一些优秀青年医师,其成果目前看来是可观的。今年5月份,我带领年轻医师已经发表了3篇大子刊,其中有Nature Communication、PNAS、Advanced Science等,最近我们也在投一篇Cell Research。所以我希望这些科学研究工作的推进,能给长海医院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个拓展的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其实现在最迫切、最需要的是推进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现在我和蒲慕明院士,以及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同事,一起推进长海医院每年几百例脑起搏器手术的临床试验。我相信在较大的中国人群基础上,这个专业大有可为,一定有所为。我认为今年或明年,长海会有高质量的产出和成果,这是我对长海神经外科的目前判断,谢谢。


3. 您对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陈菊祥教授

长海神经外科前期还是有非常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我任职长海神经外科三年中,针对一些薄弱的地方进行了改进。总体上,目前长海在手术量和人才方面都有所改观。关于长海神经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要抓人才。如果一个学科没有厚积人才,该学科的发展就会受限。毛院长说如果一个单位要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如果一个单位要走得远,那就一群人一起走。所以一个学科的发展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长海神经外科一定要积累一拨有才华、品德好的年轻人。只有这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事业才会稳步向前。“人”永远是事业的核心,没有“人”,则任何事情无从谈起。


第二,长海神经外科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但只有在各个亚专业齐头并进的前提下再做特色,才会走得比较稳健。我们必须把所有神经外科相关的疾病都能够处理得好。当然,如果有一个处理得精细、领先的特色,也是不可多得的优势。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长海神经外科有几个特色。第一,其帕金森病手术规模大,但缺憾的是研究还不够,所以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推进其功能神经外科研究,这个专业才会更具吸引力。第二,我个人做了二十几年的胶质瘤手术和研究,很遗憾的是没有做出非常突出的贡献,但确实在踏踏实实地救治每一个胶质瘤病人。从我目前的随访结果来看,他们的效果确实不错。我很多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已经活过了5年甚至10年,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极大的安慰,说明当初我们的手术策略和诊治方案给这些病人带来了好处。在胶质瘤研究上,目前长海与华山和天坛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也在紧跟他们的脚步,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也可以向前推进长海的胶质瘤特色。第三,长海的脑外伤也是一个特色。我反复地告诫我们的年轻医生,尤其是住院总医生,让他们多到急诊室看看。无论是重型颅脑外伤,还是轻型颅脑外伤的病人,只要将来能有我们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为国家做出贡献。作为一个神经外科主任,我首先要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兴趣方向,或其非常愿意深入探讨、研究、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只有鼓励他们在每个不同方向上做出杰出的业绩,这个学科才是稳固的,谢谢。




专家简介


陈菊祥 教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行政主任、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博士后

  • 199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2003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卢亦成教授。2012~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哈佛大学麻省总院、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及Karolinska Institute等国际著名神经外科学习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曙光学者、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及追踪人才、银蛇奖等。荣立三等功2次,上海市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

  • 2021年获评“人民好医生”。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手术大赛冠军和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评平安“中国好医生”。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成员,海军教学创新团队成员

  •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颅底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临床与基础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和上海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

  • 担任《Neuro-Oncology》等7本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28年。年均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约400台左右。专业方向为颅脑创伤和神经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擅长颅脑战、训创伤的临床综合救治;擅长以微创技术切除复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和颅颈交界处肿瘤等高风险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系统性、个体化综合治疗

  • 主持国家863计划1项、军队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上海市组织部、科委基金和卫健委人才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1)、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2012-2)、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1)和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10-1)、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2)等多项成果;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Advanced Science、EbioMedicine等发表66篇SCI论文(总IF 300.5分);被《Science》《Nature》等他引1600余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由AI智能生成
  • 1.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如何量化年轻医生的责任心对患者转危为安的影响?
  • 2.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技术的培养,除了时间、难度和病例积累外,还有哪些关键因素?如何评估这些因素的作用?
  • 3. 
    在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功能神经外科发展中,除了帕金森病,还有哪些疾病可以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如何规划?
预告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神经外科临床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 -“蛟泷得水”5.0线上学习班

2025.07.19-07.25 远程-Online
查看更多会议

颅内感染的诊疗与预防体会

查看更多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