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30日发布 | 4671阅读

【前线报道】EANO(欧洲神经肿瘤协会)2023年会上的中国声音

神外资讯

欧洲神经肿瘤协会(EANO)大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9月21~24日在鹿特丹举行。会议投稿500多篇,参会代表超过1000人,欧洲以外参会最多的来自美国(100多人),中国大陆参会人员10多人。来自中国的oral报告有6篇,poster10多篇。特别有意义的是,德国医生Dr. Roth-Goldbrunner展示了在GBM使用中医药的成功经验。在这次EANO会议上,充分体现了在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CSNO)的积极推进下,中国神经肿瘤领域的声音走向欧洲舞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陈忠平教授团队的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新辅助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II期临床研究在大会主会场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表现出可喜的抗肿瘤效果,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可控,为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牟永告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华西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香港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泽西州理工学院、费城骨科医学院开展的一项大型肺癌脑转移多组学转化医学研究,揭示了氧化磷酸化可能是肺癌脑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段昊主治医师代表研究团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口头报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刘冲教授,应邀在EANO做口头报告,报告以《胶质瘤的微环境与宏环境为题》,分享了团队关于神经环路功能调控胶质瘤发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进展主要发现神经元作为重要的微环境调控胶质瘤发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重要的神经元微环境信息分子,而正常嗅觉输入通过影响相关神经环路决定胶质瘤发生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宫晔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陈嘉伟就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联合培养期间取得的脑膜瘤免疫治疗相关进展在本届EANO大会进行主题演讲和成果展示,研究结果显示,可控性的脑膜瘤CAR-T治疗或可成为复发或恶性脑膜瘤患者的新的治疗选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放疗科潘振宇教授报道了世界上首个应用维生素补充下,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治疗肿瘤脑膜转移的1/2期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证实,培美曲塞鞘内化疗的最大单次给药剂量为15mg。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可以接受的治疗副反应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常青教授做了”肿瘤相关星形细胞(TAA)通过分泌LCN2促进SHH亚型髓母细胞瘤(SHH-MB)肿瘤进展“的口头报告。该研究首次阐明TAA分泌的LCN2可通过STAT3途径促进MB肿瘤进展,该分子的高表达提示该亚型MB预后较差。研究结果揭示了重编程SHH-MB的肿瘤微环境能够影响治疗策略的新观点,并通过体外实验和转基因小鼠模型干预实验为同时针对TAA和肿瘤细胞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支持。

此外,还有poster展示了中国的研究结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郭琤琤教授主持的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TTF联合二线化疗对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8个月。研究参与者神经外科段昊主治医师代表研究团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壁报展示,引起多位学者兴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陈忠平教授团队联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开展的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揭示了胶质母细胞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的促瘤作用,有可能为胶质瘤浸润进展提供潜在治疗靶点。主要研究者于燕姣博士代表研究团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壁报展示,引起多位学者兴趣。


为解决部分患者术后核磁共振影像缺失的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陈银生教授及团队成员缪暄硕士开展了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合成术后核磁共振影像的可行性,给临床诊疗带来更大的帮助。研究成果以壁报形式在会上亮相展示。


陈忠平教授团队对超过5年生存GBM的一项研究以poster形式进行了展示。该研究收集了13例胶质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和19例短期生存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血液对照,并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虽然两组驱动基因的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但突变特征19的比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长生存组在染色体水平上具有更高的拷贝数变异,19p扩增的比例显著高于短生存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缺氧、凋亡和免疫相关过程。本项研究鉴定了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分子特征,并为预后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贵怀教授团队何智钧博士(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开发了外泌体包裹载药纳米颗粒的可注射水凝胶,并通过小鼠肿瘤原位切除模型证明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临床胶质瘤治疗提供更多选择。该研究成果以壁报形式展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琤琤教授为第一作者的”去水卫矛醇在新诊断的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GBM临床II期试验“病例出鼓舞人心的效果。PI陈忠平教授和合作单位美国Kintara公司的John Langlands共同做了Poster展示。




在EANO会议Poster展厅,德国医生Susanne Roth-Goldbrunner展示了她的研究团队在GBM使用中医药的成功经验。使用中医药组GBM生存(mOS 3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mOS 17.8个月)。



供稿:于燕娇/段昊/陈银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